五色何曾眼眩明,手栽桃李半公卿。
摩登有障难成佛,春梦才过似隔生。
著述名山为老计,菀枯末路见人情。
修文天上应留恨,不得桓荣作五更。

五色何曾眼眩明,手栽桃李半公卿。

摩登有障难成佛,春梦才过似隔生。

著述名山为老计,菀枯末路见人情。

修文天上应留恨,不得桓荣作五更。

注释

  1. 五色:形容色彩繁多,这里指视觉上的多彩世界。眼眩明:形容看到的东西太多,眼花缭乱。
  2. 手栽:亲手栽种,喻意栽培或培养。桃李:常用来比喻学生或弟子,此处指栽培的学生或门生。半公卿:一半成为了公卿(古代高级官员),暗示其门生或弟子中有成为高官的。
  3. 摩登:指新潮、时尚,可能含有贬义,指现代的风气或思想。有障难成佛:意思是在现代的潮流中难以坚持自己的信念,难以达到精神升华。
  4. 著述:写作、编著书籍。名山:著名的山峰,象征学术地位或成就崇高。
  5. 菀枯:指草木茂盛与衰败。末路:最后的道路,也指人生的晚年或结束。
  6. 修文:指从事文学或学术研究。
  7. 桓荣: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以《尚书大传》著称于世,是汉代著名的“五经师”之一。
  8. 五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五更相当于一夜中的第五次更点。

赏析

钱仲耕侍郎挽诗的“其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含义,表达了对一位受人尊敬的前辈的深切怀念和尊敬。首句“五色何曾眼眩明,手栽桃李半公卿。”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繁华似锦的画面,同时暗喻这位先辈培育了许多杰出的弟子或门生。其中“五色”,不仅指视觉上的色彩丰富,也隐喻着前辈所教授知识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眼眩明”则表达了这些知识给人们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第二句“摩登有障难成佛,春梦才过似隔生。”则是对前辈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这里的“摩登”指的是追求时尚、新潮的态度,而“有障难成佛”则意味着即使追求新潮,也难以真正达到精神层面的圆满。“春梦才过似隔生”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隔阂。

第三句“著述名山为老计,菀枯末路见人情。”进一步强调了前辈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学术事业,即使在生命的暮年,依然保持着对社会的关心和贡献。同时,这也反映了前辈对人性的理解,即人们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和社会角色的转换,这体现了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第四句“修文天上应留恨,不得桓荣作五更。”以“修文”象征学问,“天”指高尚的理想或目标,“桓荣”为汉代著名学者,这里借指对理想和学识的追求。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遗憾的情感,尽管有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这一理想。这反映了对前辈未能完全达成其学术理想的惋惜和敬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传达了对一位受人尊敬的前辈深深的怀念和尊敬。它不仅展示了前辈的学术成就和人生哲学,也反映了诗人对前辈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人生经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