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田遗泽尚如新,古貌依稀佛地人。
老子讵矜兵甲富,秀才曾耐粥齑贫。
未登宰相输琦弼,已到真儒继孟荀。
诗礼趋庭多济美,勒名党籍又嶙峋。
【注释】
1.义田遗泽(yì tián yí zé):指义田的恩泽。
2.古貌:古时人的容貌。
3.佛地(fú dì):佛教寺庙,这里指佛门。
4.老子:对年长者的尊称。讵矜:岂以……为荣。
5.兵甲:兵器甲衣,代指军事。
6.粥齑(jī):粥和蔬菜,代指贫穷。
7.琦弼(qí bì):美玉。比喻贤能的辅佐。
8.真儒:真正的学者。孟荀: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9.诗礼:诗教和礼仪,这里指儒家文化。
10.勒名党籍(le míng dài jí):在党派的名册上登记姓名。
11.嶙峋(lín xún):形容人身材高大、瘦削。
【译文】
义田的恩泽如同新的一样,古时人的容貌依稀如佛门之人。
老子难道以兵甲富为荣,秀才曾经耐得住粥齑之贫。
未登宰相却输琦弼之才,已到真儒继孟荀之风。
诗礼趋庭多济美,勒名党籍又嶙峋。
【赏析】
这首诗是范仲淹的《范文正公祠》中的一部分,描述了范仲淹对于其家族的贡献以及他在政治和学术方面的成就。诗中通过对范仲淹生平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仁政理念和儒家精神。
第一句“义田遗泽尚如新,古貌依稀佛地人。”通过“义田遗泽”和“古貌”两个词,描绘了范仲淹对其家族的贡献。这里的“遗泽”指的是他留下的恩惠,而“义田”则是他的家族成员共同耕作的田地,用以救济贫困。范仲淹的这种义举使得他的家族得到了良好的声誉,这种声誉甚至如同新的一样,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弱。接着,“佛地人”则暗示了范仲淹的外貌可能给人一种庄重或严肃的印象,如同佛门弟子一般。
第二句“老子讵矜兵甲富,秀才曾耐粥齑贫。”这里,“老子”是对年长者的尊称,而“讵矜”则是表示岂以……为荣。范仲淹并不以自己的军事才能或财富为荣,而是更加重视他的学术和道德修养。“粥齑”在这里是比喻贫穷的状态,但范仲淹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而是坚持自己的学问和道德追求。这句话反映了范仲淹高尚的人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句“未登宰相输琦弼,已到真儒继孟荀。”在这里,“未登宰相”和“已到真儒”分别描述了范仲淹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尽管他没有达到宰相的地位,但他已经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学者,继承了孟子和荀子的儒家精神。这表明了范仲淹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也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
第四句“诗礼趋庭多济美,勒名党籍又嶙峋。”这里的“诗礼趋庭”意味着范仲淹在家中教导子女要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而“勒名党籍”则是指他在党派的名册上登记姓名。这两句话表明了范仲淹不仅注重家庭教育,也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也在党的名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显示了他的坚定立场和崇高品格。
这首诗通过对范仲淹生平的描述,展现了他的仁政理念、高尚品格、学术成就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