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峰色翠如丝,欲见文殊那有期。
灵境云封全未识,钝根棒喝定何时。
但求达磨安心竟,不碍丰干行脚迟。
会得菩提本非树,可容无当也名卮。

从《忆五台山三叠前韵》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五台山的深厚情感。诗中的“清凉峰色翠如丝”描绘了五台山的自然景色,清新宁静,如同丝带一般美丽。而“欲见文殊那有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见到观音菩萨的愿望和期待,以及这种愿望的无果和遗憾。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真理的追寻。

在这首诗中,“灵境云封全未识”,意味着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佛法的领悟还停留在表面。“钝根棒喝定何时”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修行状态的无奈,以及对禅宗顿悟法门的质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过程中困难和挫折的感受。

诗中的“但求达磨安心竟”,“不碍丰干行脚迟”,“会得菩提本非树”,“可容无当也名卮”等句子,都透露出诗人对佛法、修行和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诗人通过对五台山的描绘,以及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体验。}
《忆五台山三叠前韵》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古诗。该诗主要表达诗人对五台山清凉景色的赞美及对佛学真谛的追求。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

  1. 诗题背景:此诗来自清代诗人钱大昕的作品,其时代背景显示了一个文人对宗教和哲学深刻的思考与实践。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一直是佛教信徒朝圣之地。诗人在此地所感所思,通过诗歌形式得以记录和传播。
  2. 诗句解析
  • 清凉峰色翠如丝:描述五台山山峰的青翠颜色,如同细丝般温柔,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清凉二字传达了山间气候宜人,气候清爽舒适。
  • 欲见文殊那有期:表达了作者对见到文殊师利(即观音菩萨)的渴望,但似乎永远无法实现。这里的文殊可能指的是观音菩萨,强调了对精神导师的向往和期盼。
  • 灵境云封全未识: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但这种境界似乎始终被云雾所掩盖,难以真正理解或达到。
  • 钝根棒喝定何时:暗示了作者在修行路上的迟钝与迷茫,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指引和启发。
  • 但求达磨安心竟:表达了一种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达磨可能指的是禅宗大师,安心表示心境平和。
  • 不碍丰干行脚迟:丰干可能是一位禅师的名字,表明在修行的过程中,即使步伐缓慢也不妨碍心灵的进步。
  • 会得菩提本非树:这句话表明真正的智慧或觉悟并非来自于某种物质或形式的执着。
  • 可容无当也名卮:无当可能指的是无常或空性的概念,卮是古代的一种酒杯,这里比喻为接纳一切、超越执着的态度。

通过对《忆五台山三叠前韵》的逐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启示,同时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探讨,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和哲学思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