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林亭宜入画,望来岩壑宛疑仙。
澄泓水似空明镜,峭茜山当翰墨筵。
满眼禽鱼皆至乐,会心草木有真缘。
升平中外承嘉宴,好待深秋羽葆旋。
【译文】
四处林园亭榭宛如画中,远望山川仿佛是仙人。清澈的湖水犹如空明的镜子,陡峭的山脉就像翰林学士的文房四宝。满眼的禽鱼都是至乐,会意草木有真情。天下太平中外承庆贺的宴席,好等待深秋羽葆回京。
【注释】
- 恭和御制:臣子应皇帝命令而作的诗。
- 避暑山庄:在今北京西北郊,清代帝王夏日行宫。
- 元韵:指《御制》诗的韵部。
- 林亭:即林间亭台,泛指园林、亭台等。
- 岩壑:山涧沟壑,泛指山石。
- 澄泓:水清且深。
- 翰墨筵:翰墨是指毛笔,翰墨筵就是翰墨铺陈的筵席,泛指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 真缘:真实的缘分。
- 升平:太平盛世。
【赏析】
这是一首应诏诗。作者恭和康熙帝的御制诗《至避暑山庄题名》,此诗写景抒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到处林亭宜入画,望来岩壑宛如仙”以“画”和“仙”为喻,写出了避暑山庄的景色如画如仙境。“到处”写出了景色的广泛;“林亭”点出了景色的具体之处,写出了景色的幽雅。“宜入画”写出了景色的美丽。“望来”写出了视角的高远。“岩壑”指出了景色的类型,写出了景色的险峻。“宛如仙”写出了景色给人的感受,写出了景色的神奇。这两句诗既写了景色的特点,又抒发了自己的感受,写出了自己的心情。
颔联“澄泓水似空明镜,峭茜山当翰墨筵”以水和山比喻人的心境。“水似空明镜”,“空明镜”写出水的清澈透明,写出了水的纯净无暇。“水似空明镜”写出了水的明亮,写出了水的清纯。“山当翰墨筵”,将山水比作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写出了山水的秀丽,写出了山水的灵动。这两句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颈联“满眼禽鱼皆至乐,会心草木有真缘”以禽鱼和草木比喻人的心情。“皆至乐”,写出了禽鱼的喜悦,写出了禽鱼的快乐。“皆至乐”写出了禽鱼的快乐,写出了禽鱼的愉悦。“会心草木有真缘”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会心”写出了对自然的理解,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领悟。“草木有真缘”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慨。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尾联“升平中外承嘉宴,好待深秋羽葆旋”以“嘉宴”和“羽葆旋”表达自己的期待。“升平中外承嘉宴”,写出了国家太平,自己享受着盛宴。“好待深秋羽葆旋”,写出了自己期待着秋天的到来,期待着自己的归来。“好待”写出了期待的心情,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羽葆旋”写出了自己的期盼,显示出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志。
整首诗通过对避暑山庄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之志。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