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羊肠下碧岑,四围螺髻护缁林。
梵书不蠹千年字,古钵犹疑大海音。
石气静如僧入定,泉声清似客长吟。
一镫止观须牢守,休负当年演教心。
这首诗描绘了高明寺周围的景象和氛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息。下面是对诗句的具体释义:
百折羊肠下碧岑 - “百折羊肠”形容山路曲折蜿蜒,”碧岑”则是指山中的青翠树木。这里描述的是高明寺所处的地势地貌,山峰峻峭,山路曲折。
四围螺髻护缁林 - “四围”指的是寺庙周围的环境,”螺髻”是一种形状像螺壳一样的山峰,”缁林”则是指僧侣居住的地方。这里描绘了寺庙四周的环境,被周围的山峰环抱,形成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梵书不蠹千年字 - “梵书”指的是佛教经文,”不蠹”表示经文历经千年仍然保存完好,没有受到虫蛀。这里赞美了佛教经文的不朽,以及寺庙作为传承佛教文化的场所的重要性。
古钵犹疑大海音 - “古钵”指的是古代的僧人使用的钵盂,”大海音”则是指佛经中的大乘佛法。这里表达了对于佛法深邃博大的理解,以及对于佛法传播者的尊敬。
石气静如僧入定,泉声清似客长吟 - “石气”指的是岩石散发出的气息,”僧入定”形容僧人进入禅定的状态,”泉声”则是泉水的声音,”客长吟”则是指客人的长篇咏唱。这里描述了山谷中的自然环境,岩石的气息平静如僧人入定一般,泉水的声音清澈如同客人的长篇咏唱。
一镫止观须牢守,休负当年演教心 - “一镫”指的是灯笼,”止观”是一种禅宗修行方式,”须牢守”表示需要坚守,”休负当年演教心”则是指不要辜负自己当初传教的决心。这里强调了修行者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忘初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明寺周围的山水环境和佛教文化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于寺庙、佛教文化以及修行者的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庄严的佛教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佛法的深邃和修行者的虔诚。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关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