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积翠自亭苕,壁立云端若可招。
鹫岭移来藏地肺,羊肠穿入达山腰。
谁能绝粒栖灵府,或许吹笙度子乔。
未到上头吾巳足,似曾摩顶向层霄。
这首诗是一首咏山之作,通过描绘山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第一句:“中天积翠自亭苕,壁立云端若可招。”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天空中聚集着翠绿的山峰,它们矗立在云端之上,仿佛伸手就能触及。亭苕,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积翠,则是指山峰上覆盖着茂密的树木,形成一片翠绿色的景色。这句话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展现了山之雄伟壮观,给人以震撼之感。
第二句:“鹫岭移来藏地肺,羊肠穿入达山腰。”
这句诗的意思是:从远处望去,一座巨大的鹰峰(鹫岭)如同被移至此处一样,隐藏于大地之中,成为保护地球的“地肺”。而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羊肠)穿过山峰,直达山腰,使人联想到攀登的过程。这里的诗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脉赋予了生命,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山的神秘与美丽。
第三句:“谁能绝粒栖灵府,或许吹笙度子乔。”
这句诗的意思是:有谁能在这仙境般的环境中,不吃不喝地栖息于此呢?或许是有人能吹奏美妙的笙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这里的诗句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向往之情。
第四句:“未到上头吾巳足,似曾摩顶向层霄。”
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还未到达山顶,我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了。似乎曾经仰望过那层叠的天际,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这里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充满感激之意。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峰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