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云垂幛,千年石作闾。
至人观自在,妙理契真如。
听法灵鼍拱,皈心怖鸽居。
应声随感是,何待叩钟鱼。

【注释】

一片云垂幛:形容石公山云雾缭绕,宛如帷幔。

千年石作闾:指山中岩石经千万年风化,形成天然的石门。

至人观自在:指佛家所说的“至人”,能观照一切境界,不受拘束。

妙理契真如:指佛教中的“妙理”,与“真如”相通。

听法灵鼍拱:传说中,有一只名叫灵鼍的神兽,能听佛法,所以这里用来形容听法的动物。

皈心怖鸽居:指信徒们虔诚地供奉鸽子。

应声随感是:指佛经中的感应现象,即因缘所至,随声相应。

叩钟鱼:传说中有一种名为“叩钟鱼”的水鸟,其叫声如同敲钟,故以之比喻佛经中的声音。

【赏析】
《石公山其二》是一首描绘石公山自然景观和宗教信仰的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公山的壮丽景色和浓厚的宗教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诗人开篇便以“一片云垂幛,千年石作闾”描绘了石公山的壮观景象。这里的“垂幛”形容云朵如帷幕般垂落,而“作闾”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石门如同古时的门楼。这种描绘手法不仅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石公山的美丽,还为后续的叙述奠定了情感基础。
诗人以“至人观自在,妙理契真如”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石公山的深深敬仰之情。这里的“至人”指的是修行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他们能够超越世俗的境界,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而“妙理”则是佛教中对于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与“真如”相通。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将石公山的神秘和崇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深度。
诗人转向描绘石公山中的动物和信徒们。他写道:“听法灵鼍拱,皈依怖鸽居。”这里的“灵鼍”和“怖鸽”都是富有特色的动物,它们在这首诗中成为了石公山的象征。同时,“皈依”一词则揭示了信徒们虔诚的信仰态度。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还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诗人以“应声随感是,何待叩钟鱼”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石公山的神秘和神奇。这里的“应声”和“随感”都暗示了石公山与自然、宇宙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叩钟鱼”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它代表着佛教中的声音和教义的传播。通过这样的结尾,诗人成功地将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推向了高潮。
《石公山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佳作。它通过对石公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宗教信仰的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感悟,赋予了诗歌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