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磥云根露,纡回藓径长。
真形从古耸,灵气到今苍。
未列奇章品,终逃艮岳纲。
草轻蚛蛀石,积厚久流光。

石公山 其一

磊磥云根露,纡回藓径长。

真形从古耸,灵气到今苍。

未列奇章品,终逃艮岳纲。

草轻蚛蛀石,积厚久流光。

注释:

  • 磊磥:指石公山的岩石质地坚硬。
  • 云根:指山中的云雾缭绕的地方。
  • 纡回:曲折蜿蜒。
  • 真形:指石公山上的真实形状。
  • 灵:灵气,这里指自然赋予的神奇力量。
  • 未列奇章品:没有被列为奇山异景。
  • 艮岳纲:古代用以镇压山石的重物,比喻压迫或束缚。
  • 蚛蛀石:指小虫蛀蚀岩石。
  • 积厚:指石头上积累的厚厚的苔藓。

赏析:
这首诗以“石公山”为主题,通过描绘石公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首先,诗人描述了石公山的岩石质地坚硬,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曲折蜿蜒的小径。这些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石公山的自然之美。
诗人提到了“真形”“灵气”等关键词,表达了石公山作为自然奇观所具有的神圣和神奇性质。这里的“真形”指的是石公山的真实形态,而“灵气”则是指山中蕴藏的生命力和神秘力量。
诗人用“未列奇章品”和“终逃艮岳纲”两个词语表达了石公山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这里的“未列奇章品”意味着它没有被正式列为奇山异景,而“终逃艮岳纲”则暗示了它摆脱了古代压迫者的控制。这两个词语既揭示了石公山的历史变迁,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种变迁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草上的虫子蛀蚀了石公山的石头,以及石头上的苔藓积累了很长时间仍然流动发光等景象,形象地描绘了石公山的美丽与坚韧。这里的描写既体现了自然的恒久不变,也表达了诗人对石公山长久历史的敬意和赞美。
这首诗通过对石公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