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望驻江城,滕阁曾临,一瓣心香瞻棨戟;
丰功纪庐阜,岘台重拟,千秋泪墨洒遗碑。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挽曾国藩联”
- 注释:这里的“挽”指的是哀悼或纪念,通常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表达对已故者的怀念与敬意。
- 译文:哀悼曾国藩先生(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曾任两江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
第二句:“雅望驻江城,滕阁曾临,一瓣心香瞻棨戟”
- 注释:
- “雅望”指高尚的期望或志向。
- “江城”通常指的是位于长江之边的城市或者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南京。
- “滕阁”指的是滕王阁,古代的一个著名建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因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
- “棨戟”是指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仪仗,这里用来形容曾国藩的威望。
- 译文:高尚的期望在江城停留,滕王阁曾是他的居所,他在那里留下了一瓣心香来瞻仰那显赫的棨戟。
第三句:“丰功纪庐阜,岘台重拟,千秋泪墨洒遗碑”
- 注释:
- “丰功”指伟大的功绩或成就。
- “庐阜”指的是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一个著名山峰,常被用来比喻崇高的精神境界。
- “岘台”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纪念刘备而修建的高台,现位于湖北襄阳市,也常用于象征忠诚与牺牲。
- “重拟”意味着重新制定或规划。
- 译文:伟大的功绩被记录在庐阜,为了纪念刘备而建造的岘台被重新制定计划。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曾国藩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与尊敬。通过对江城、滕阁、庐阜等地点的描述,以及对他功绩和遗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其人格魅力与成就的高度赞扬。此外,诗中的“瞻棨戟”、“洒遗碑”等字眼,也体现了作者对曾国藩一生经历的钦佩之情,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敬仰。整首诗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