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上对晚霞,欲寄驿使吟梅花。
衡宇依然指庞宅,琅环何处随张华。
平居慷慨思同志,早信儒生能济世。
自从一别判升沉,不得与君论心事。
天涯相忆寄我诗,中有无穷言外思。
谓我恋山为亲老,谅我赴阙因主知。
自念江湖初奉诏,肯以绝裾效温峤。
为感两朝眷顾恩,俯从慈命应征召。
何期锡类动宸枢,竟许陈情便出都。
细思前后蒙温谕,仁孝相承仰圣谟。
一鞭快著辞北道,归来更觉春晖好。
人生行止要心安,岂惭远志为小草。
故人知我非寻常,两心相印行与藏。
闻君雅化被弦诵,驭民有法惟三章。
雕鹗凌秋盘大漠,万里乘风上碧落。
谷莺犹咏求友篇,篱鴳安识匡居略。
胡镜舫大令见怀次韵奉答
去年江上对晚霞,欲寄驿使吟梅花。
衡宇依然指庞宅,琅环何处随张华。
平居慷慨思同志,早信儒生能济世。
自从一别判升沉,不得与君论心事。
天涯相忆寄我诗,中有无穷言外思。
谓我恋山为亲老,谅我赴阙因主知。
自念江湖初奉诏,肯以绝裾效温峤。
为感两朝眷顾恩,俯从慈命应征召。
何期锡类动宸枢,竟许陈情便出都。
细思前后蒙温谕,仁孝相承仰圣谟。
一鞭快著辞北道,归来更觉春晖好。
人生行止要心安,岂惭远志为小草。
故人知我非寻常,两心相印行与藏。
闻君雅化被弦诵,驭民有法惟三章。
雕鹗凌秋盘大漠,万里乘风上碧落。
谷莺犹咏求友篇,篱鴳安识匡居略。
注释:
- 去年江上对晚霞:去年在江边对着晚霞。2. 欲寄驿使吟梅花:想寄出书信,让驿使带上去吟诵梅花。3. 衡宇依然指庞宅:指代自己的家宅,衡宇即衡门。4. 琅环:指代自己的书房。5. 平居:平日。6. 忠肝义胆:忠诚的心和正直的肝胆。7. 不第:科举考试未中。8. 归田里:回到乡间隐居。9. 不羞贫贱:不以为贫穷卑贱而羞耻。10. 两心相印行与藏:两心相互印合,行动与隐藏都一致。11. 御制诗:皇帝的诗歌。12. 三章:指《尚书》中的“五刑之属三千”,即五种主要的刑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方文献。13. 雕鹗:指代贤才。14. 御制:皇帝的诏书。15. 仁孝相承仰圣谟:表示对皇帝仁孝之心的继承和对皇帝圣明治理的景仰。16. 一鞭快着:形容心情轻松愉快。17. 归:返回故乡。18. 远志:指高远的志向。19. 小草:卑微的植物,比喻自己地位低下。20. 相印:彼此心意相通。21. 御制诗:皇帝的诏书。22. 御制诗:皇帝的诏书。23. 三章:指《尚书》中的“五刑之属三千”,即五种主要的刑罚。《书》是古代的一种官方文献。24. 雕鹗:指代贤才。25. 御制:皇帝的诗文。26. 仁孝相承仰圣谟: 表示对皇帝仁孝之心的继承和对皇帝圣明治理的景仰。27. 一鞭快着:形容心情轻松愉快。28. 归:返回故乡。29. 远志:指高远的志向。30. 小草:卑微的植物,比喻自己地位低下。31. 故人知我:老朋友了解自己(自己)的心思。32. 非寻常:不是平凡的事情/人。33. 两心相印:彼此心意相通。34. 御制诗:皇帝的诏书。35. 御制诗:皇帝的诏书。36. 雕鹗:指代贤才。37. 御制诗:皇帝的诏书。38. 仁孝相承仰圣谟:表示对皇帝仁孝之心的继承和对皇帝圣明治理的景仰。39. 一鞭快着:形容心情轻松愉快。40. 归:返回故乡。41. 远志:指高远的志向。42. 小草:卑微的植物,比喻自己地位低下。43. 故人知我:老朋友了解自己(自己)的心思。44. 非寻常:不是平凡的事情/人。45. 两心相印:彼此心意相通。46. 御用诗:皇帝的诏书。47. 御用诗:皇帝的诏书。48. 雕鹗:指代贤才。49. 御用诗:皇帝的诏书。50. 仁孝相承仰圣谟:表示对皇帝仁孝之心的继承和对皇帝圣明治理的景仰。51. 一鞭快着:形容心情轻松愉快。52. 归:返回故乡。53. 远志:指高远的志向。54. 小草:卑微的植物,比喻自己地位低下。55. 故人知我:老朋友了解自己(自己)的心思。56. 非寻常:不是平凡的事情/人。57. 两心相印:彼此心意相通。58. 御用诗:皇帝的诏书。59. 御用诗:皇帝的诏书。60. 雕鹗:指代贤才。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盼。
首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诗人回忆起去年在江边对着晚霞的情景,当时他们曾一起吟诵梅花,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两句诗充满了友情和怀旧之情。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的关系,诗人将朋友比作自己的家园,而朋友则是他的书房的主人,这种亲密无间的友谊让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信任和依赖,他愿意将自己的一切交给朋友,包括他的理想和抱负。
颈联转向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诗人担心自己在官场上的前途,同时也担心无法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快乐。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过上宁静的生活,不再被官场的纷扰所困扰。
尾联则转向对国家的担忧和个人的情感抒发。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期待,他认为国家的未来需要依靠贤才的支持和辅佐,而这些贤才正是来自他的老朋友和朋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他害怕自己会因为地位低微而被人轻视和忽视。最后,他再次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够与他再次重逢,共度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通过对友情和国家的关注,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生活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