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藻非同众草零,宫墙雨露几曾经。
回思泮水偕童冠,释菜年年值上丁。
【注释】
芹藻:比喻学子,喻指科举考生。泮水,泮宫前的水池,古代称学校,泛指学宫。
重游泮水者:即重游学宫的人。
倡和:互相应和,即唱和。
叠韵继声:指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中押同韵的声母或韵脚,以相和合。
释菜:古礼祭祀后,将牲体陈列于俎上以供品尝之用,因称祭祀、献祭为“释菜”。这里指入学行拜师礼。
值上丁:指值年,也指逢丁日,即逢年岁交替的日子。
赏析:
此诗写于浙江嘉兴,是四人在读报时看到浙江嘉兴重游泮水的四人互相应和的诗作而感慨之作。首联先从科举考试的角度写起,说这四个人都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他们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被人们所尊敬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是科举制度下的“状元”和“榜眼”、“探花”和“进士”,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第二联则由科举考试转入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说他们不是普通读书人,因为科举制度使他们成为了“状元”、“榜眼”、“探花”、“进士”,所以不是一般读书人。第三联进一步指出他们的身份地位。既然他们是“状元”、“榜眼”、“探花”、“进士”,那自然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受到皇帝的重视。第四联则是对他们的一种祝福。说他们虽然出身卑微,但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科举考试,终于成为了皇帝身边的红人,这是值得庆幸的。全诗以咏物起兴,以咏物收尾,以议论收束。中间部分则直接描写了四人的身世与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