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推移五十春,匡庐面目见犹真。
风流好继南皮盛,形迹深忘北阮贫。
前度雪泥鸿印爪,几番寒暑雁来宾。
园林胜事湖山主,曾是屏风隔座人。
诗句解读:
- 甲乙推移五十春,匡庐面目见犹真。
- “甲乙推移”可能暗指时间的变迁或历史的流转。
- “五十年前”指的是宋小墅方伯(或称尊公)在道光五年(1825年)时的情景,当时他和九位老人一同参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的消寒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 “匡庐面目见犹真”中的“匡庐”通常指庐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理标志。此处表达了对庐山自然美景的怀念和珍视,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记忆的珍重。
- 风流好继南皮盛,形迹深忘北阮贫。
- “南皮盛”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蠡的故事,范蠡在隐居后成为商人,并有“三归”之说,显示了他在经济上的成功。
- “北阮贫”则可能指的是阮籍,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哲学家,因不愿为官而隐居于竹林之中,生活清贫,但精神自由,有“阮步兵”之称。
- 这两句诗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一方面追求物质的富足,另一方面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高远。
- 前度雪泥鸿印爪,几番寒暑雁来宾。
- “雪泥鸿”可能暗指鸿雁在雪后的泥土上留下的踪迹,这是古人常用的象征手法,用以比喻人的命运或行踪。
- “几番寒暑雁来宾”则描绘了大雁每年都如期而至的景象,这里可能象征着恒常和规律。
- 整体来看,这句诗通过鸿雁和季节变化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感慨。
- 园林胜事湖山主,曾是屏风隔座人。
- 这里提到的“园林胜事”可能指的是宋代文人雅集时所欣赏的自然美景和文化活动。
- “湖山主”则可能意味着曾经的主人或者是某个地方的管理者,这里的“主”字可能也带有某种权力或主导地位的含义。
- “曾是屏风隔座人”中的“屏风”是一种传统的室内隔断物品,常用来区分空间,而“隔座人”则表达了过去与他人的距离感或是某种隔阂。
- 这句话透露出一种怀旧之情,对过去的某些美好时光进行了回顾。
译文:
岁月匆匆如流水,转眼间已经度过了五十个春秋;庐山的美丽景色依旧让人难以忘怀。
当年与诸位贤达同游豫章,留下的美好记忆如同南皮的盛名。
如今我远离尘嚣,不再为生计奔波,忘却了往日的贫穷与困顿。
前些日子,我在雪地中发现了一窝鸿雁的巢穴,见证了它们每年不变的迁徙;
那些在湖边的园林里度过的时光,曾经让我仿佛是那里的主宰。
我曾经也是那个屏风后面的人,与他们保持距离。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宋小墅方伯为纪念其父亲(尊公)在道光五年豫章九老消寒会所作诗词而作的回应。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历史人物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其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