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溯非关道阻长,匡庐五老在江乡。
八行莫罄千言意①,百首先垂万丈光②。
老阅沧桑吟更健,交如车笠谊难忘。
每从履道思仁里③,访戴还将泛野航。

【注释】

①八行:指书信。

百首:指诗。

万丈光:形容光明伟大、高远,也比喻影响很大或恩德广大。

履道:即“践道”,实践道德。

仁里:仁人居处,这里指理想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宋小墅方伯前辈的赠别之作。前两章写自己辞官归田后对宋方伯的思念之情;第三、四章则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和对宋方伯的祝愿。此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

一、二两句写诗人离开京城后,对仕途已无恋顾。他想到的是匡庐五老隐于江乡,而自己却要回到家乡去。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远离了京城,但并没有像他们一样退隐江湖,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曲折的仕途之路。这里的“非关”二字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反感。

三、四两句则是说,虽然自己已经离开了官场,但内心的激情依然如旧,仍然希望为官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里的“匡庐五老”指的是庐山上的五位隐士。他们的隐居并不等于放弃功名,反而更加凸显出了他们的志向与追求。而“匡庐五老在江乡”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之地的向往之情。

五、六两句是对朋友的祝福之词,表达了诗人对宋方伯的美好祝愿。诗人希望自己能在仕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成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同时,也希望能与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为实现国家的理想而努力。

最后两句则是对理想境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履道”是指履行自己的道德准则,“仁里”则是指仁人居住的地方。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希望能够在实践道德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对比与转折的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