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滇南鸿雪迹②,召前杜后燕贻传。
口碑已旧存遗爱,手泽如新见故编。
当日哦松情仿佛,至今捧砚意缠绵。
好将剩馥残膏守,应卜清芬世业延。
【注释】
①《洗砚山房诗》:作者自题的诗。
②冀北滇南:指北方和南方,这里泛指全国各地。“鸿”是大雁的意思。大雁南北迁徙,故称。“雪迹”指雁飞过留下的足迹。“召前杜后”:即“召前杜后”,杜甫、杜牧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燕贻传”:指燕子衔泥筑巢的情致。
③口碑:民间口头传说。
④手泽如新:比喻前辈的遗物像新的一样。
⑤哦松:指吟咏松树的诗作。“哦”是吟咏的意思。
⑥剩馥残膏:形容墨色已干。“剩馥”指余香,“残膏”指剩下的墨汁。
⑦应卜:应当,应当得到。“清芬”指高洁的品格。“世业”指事业。
【译文】
冀北滇南到处有鸿雁的足迹,杜甫和杜牧的遗风在燕地流传,民间流传着口碑,手泽如新,见到旧编的诗歌,当年吟咏松树的诗作仿佛仍在耳际回响,至今捧砚意缠绵,好将剩馥残膏守,应该卜算高洁的品格世业绵延。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洗砚山房诗》题词中所作,抒发了对先贤杜甫和杜牧的崇敬之情。
首联点出“洗砚山房”,表明这是一首题写于山房中的诗歌。“冀北滇南”指的是我国北方和南方广大地区,而这里主要是指北方地区;“鸿雪”则是指大雁,大雁南北迁徙,所以称其“鸿”;而“雪迹”则是指大雁飞行留下的痕迹,也就是大雁飞行时所过之地。这句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到处都留有杜甫和杜牧的足迹,他们的影响遍及各地。
颔联两句,以杜甫和杜牧来比喻自己的前辈,表达自己对先贤的怀念。“口碑已旧存遗爱,手泽如新见故编。”这里的“口碑”指的是民间的传说或者口碑,也就是说杜甫和杜牧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望,他们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们的事迹也已经被人们口耳相传。“手泽如新”指的是杜甫和杜牧的手迹,他们的遗墨仍然保存完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杜甫和杜牧的崇敬之情。
颈联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杜甫和杜牧的怀念之情。“当日哦松情仿佛,至今捧砚意缠绵。”这里的“哦松情”是指吟咏松树时的情怀,这是一种深沉、持久的情感,它贯穿了诗人的一生。而“捧砚意缠绵”则是指诗人一直抱着书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与杜甫、杜牧之间情感联系的认识,他认为自己与杜甫、杜牧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像松树和松针一样紧密,这种情感联系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
尾联两句,诗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杜甫和杜牧的尊敬之情。“好将剩馥残膏守,应卜清芬世业延。”这里的“剩馥残膏”指的是诗人手中的墨迹,他想要将这种美的事物保留下来,让它成为后世子孙的一种精神遗产。而“清芬世业”则是指杜甫和杜牧的高洁品行,他们的精神品质将会被传承下去,延续到后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杜甫和杜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杜甫和杜牧精神品质的认可。
这首诗是一首题写于山房中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贤杜甫和杜牧的崇敬之情。诗中通过对杜甫和杜牧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诗句,向读者传达了他对先贤的怀念之情和对杜甫、杜牧精神品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