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云物乍明鲜,微雨新晴正晓天。
傍岭松枝迎岁绿,隔溪梅影冒寒妍。
春从郊外先三日,人对花前老一年。
千虑百忧身世感,吟诗谁寄草堂篇。
【注释】①人日:即正月初一日,旧时民间以“人日”为新年的第一天。
山中云物乍明鲜:山上的云雾景物显得格外明亮鲜妍。
微雨新晴正晓天:微细的春雨刚刚停歇,天空放晴,太阳刚刚升起。
傍岭松枝迎岁绿:靠近山岭的松树,枝叶迎着初春的绿意,显得生机勃勃。
隔溪梅影冒寒妍:隔着小溪的梅花影子在冷冽的春光中更显出娇艳动人。
春从郊外先三日:春天的气息比往常早了三天降临在郊外。
人对花前老一年:人们面对盛开的花木,感叹自己年华已逝。
千虑百忧身世感:无数的忧虑和愁苦,都因身世而引发。
吟诗谁寄草堂篇:我写这首诗来寄托心中的哀怨,希望能把这份感情传达给远方的朋友。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人日这一天游历山野,看到山中景物的新鲜和美丽,以及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未来的深深感慨。
首联“山中云物乍明鲜,微雨新晴正晓天。”诗人首先描绘了自己在山中看到的美景。山中的云彩和物体因为春雨和新晴的到来而显得格外明亮和鲜妍。这里的“乍”、“微”两个词语,既表现了春雨的轻柔细微,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惊喜;同时,这两句诗也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傍岭松枝迎岁绿,隔溪梅影冒寒妍。”诗人继续描绘了山中的景象。靠近山岭的松树枝条,迎接着春日里的第一抹绿色;而隔着小溪的梅花,则在寒冷的春阳下,更显娇艳动人。这里的“傍岭”、“隔溪”都是对位置的具体描写,同时也突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
颈联“春从郊外先三日,人对花前老一年。”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受。春天的气息已经提前三个星期来到了郊外,而人们却只能在花前度过岁月。这里诗人用“先”字,强调了时间的流逝速度之快,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
尾联“千虑百忧身世感,吟诗谁寄草堂篇。”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无数的忧虑和愁苦,都因身世而引发。他希望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哀怨,希望能找到能够理解他的人,将这份感情传达给他远方的朋友。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