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枳哦松不自聊,壮年投笔慕班超。
曾因转饷参戎幕,再为勾稽入郡僚。
两地羽书轮日接,七旬坚壁付烟销。
空留马革尸谁裹,一缕忠魂何处招①。

①“哀四忠”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四名忠诚之士的哀悼之情。

”`markdown

诗句解析

第一句

  • 栖枳:指隐居生活,表示远离权力中心。
  • 哦松不自聊:在山中独自吟唱,没有知己相伴,形容孤寂、凄凉。

第二句

  • 投笔慕班超:放下文房四宝(笔),效仿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追求功名。
  • 壮年:年轻时,指青春时期。
  • 转饷参戎幕:参与军队的物资调度工作。

第三句

  • 勾稽入郡僚:进入郡县的行政机构工作,担任官员。

第四句

  • 两地羽书轮日接:两地之间频繁传递军报,形容战乱频繁。
  • 七旬坚壁付烟销:坚守七十年的营垒被敌军攻破,形容战争的残酷。

第五句

  • 马革尸谁裹:战死沙场,没有人能为死者包裹尸骨。
  • 一缕忠魂何处招:忠诚的战士,他们的魂魄无处可归。

译文

我孤独地生活在山林之中,没有知己可以相依,像张骞那样放弃笔墨,追随班超的足迹,在青年时期就投身于战场,参与军事物资的调度。我曾进入郡县,担任官员,两地之间每天都有战报传来。我坚守七十余年的营垒被敌人攻破,忠诚的士兵已经离世,他们的遗体无人能收拾,他们的忠魂无处可归。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英雄的一生,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忠诚。他年轻时就投身于战场,为国家效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敬仰。然而,战争总是残酷的,他的牺牲令人痛心。尽管如此,他的忠诚和勇敢仍然激励着人们,让人们铭记他的事迹。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英雄的伟大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