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才异地得人难,重望春回黍谷寒。
入邺果来仙吏舄,治梁何恃惠文冠。
无求名誉才真切,未必才能便悦安。
试与儿童随竹马,清风处处绕轻鞍。
【注释】
杨春墅明府:指杨师道。复调署永丰:又回到永丰任职。羽可舍人:指刘禹锡,字羽之,号石门先生,唐代诗人、文学家。以诗名于世,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刘白”。
黍(shǔ)谷寒:即《诗经》中《王风·黍离》中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意思是说,那黍田里只剩下稀疏的禾穗和残败的禾根了。后泛指国家衰微。
仙吏舄(xì):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之鞋,借指神仙的足迹。
惠文冠:指汉文帝所戴的冠帽。
无求名誉才真切:不求名誉才能真切。
试与儿童随竹马:试问孩子们在竹篱笆上追逐玩乐的情景。
赏析:
这首酬答诗是作者应友人杨师道的请求而作的。杨师道因遭谗被贬,到永丰任知州。当时杨师道已七十多岁了,年老体衰。刘禹锡得知他的遭遇后,便写此诗以慰其心。这首诗的主旨在于鼓励杨师道要淡泊名利,安守本分,保持清高节操,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之情。全诗语言平易通俗,但寓意深刻。
首联两句是说:借才异地,得人难;重望春回,黍谷寒。意思是:由于我远在他乡,所以难以得到人才;如今春天又过去了,黍田里只有稀疏的禾穗和残败的禾根了。这是从政治角度来写自己远离朝廷,得不到重用。同时寄寓着对国家衰微的感慨。
颔联两句是说:入邺果来仙吏履;治梁何恃惠文冠?意思是:来到邺都果然像仙人一样有仙吏那样的鞋子;在梁地治理国家,为什么还要依靠惠文那样的冠帽呢?这两句是说,既然已经身在异地为官,就应该像神仙那样超然物外,何必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呢?这是对友人的安慰话。
颈联两句是说:无求名誉才真切;未必才能便悦安。意思是:不图名利才能真挚;未必才能就令人高兴安定。这是劝诫友人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的话。
末联两句是说:试与儿童随竹马;清风处处绕轻鞍。意思是:试着问问孩子们,他们是否在竹林里追逐嬉戏?清风时时吹拂他们轻盈的马鞍。这是以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来比喻友人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和安慰,也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