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偶尔聚芳洲,争羡神仙李郭舟。
士为文翁都雀起,人因卢肇识龙头。
升堂试仰前贤在,题柱须看太守留。
更有一言质吾党,勋名要向古人求。

诗句解释:

  1. 何龙两典试过访鹭洲,少年贵显,人争艳之 - 何龙和两任地方官曾经来鹭洲进行考试,他们都是年轻人,因此受到了众人的关注。
  2. 子畲太守因题楹以勖诸生 - 当地太守(子畲)在门柱上题字鼓励学生。
  3. 感而有赋 - 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诗人产生了创作诗歌的冲动。
  4. 萍踪偶尔聚芳洲,争羡神仙李郭舟 - 有时文人的足迹偶然聚集在这个美丽的洲上,人们羡慕那些像李郭那样的神仙般的人物。
  5. 士为文翁都雀起,人因卢肇识龙头 - 当士人效仿文翁而变得出众,人们也通过卢肇这样的人物而认出了他们的潜力和领导能力。
  6. 升堂试仰前贤在,题柱须看太守留 - 当登上厅堂时,可以仰望到前任官员们的身影,而在门柱上看到的题目需要由太守来回答。
  7. 更有一言质吾党,勋名要向古人求 - 还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荣誉应该向古代的圣贤学习。

译文:
何龙和两位前任官员曾在鹭洲进行过考试,他们年轻有为,因此吸引了众人的关注和羡慕。当地的太守也在门柱上题字来鼓励学生,这激励了他们。诗人被这些事件所感动,于是创作了一首诗。有时候文人的足迹偶然会聚集在这个美丽的洲上,人们羡慕那些像李郭那样的神仙般的人物。士人效仿文翁而变得出众,人们也通过卢肇这样的人物而认出了他们的潜力和领导能力。当登上厅堂时,可以仰望到前任官员们的身影,而在门柱上看到的题目需要由太守来回答。还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荣誉应该向古代的圣贤学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鹭洲作为一个教育与文化中心的景象。何龙和两任官员的到来以及太守的鼓励,都显示了这个地区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通过使用“李郭舟”等词汇来描绘仙界般的环境,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文翁和卢肇等人的历史人物,强调了学习和模仿历史贤人的价值观。最后一句则是对整体创作的总结和升华,表明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向古人学习的崇高理念。整首诗通过对鹭洲的描述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