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宿雨,春水满方塘。
柳色碧于草,菜花黄过墙。
浮岚开霁景,远浦接云光。
槛外诸峰出,天边一雁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分析其手法。此题注意要抓住“晚风” “宿雨”“春水”“柳色”“菜花”等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最后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夸张等。
译文:
晚上的微风把夜晚的露水吹干,春水涨满方形池塘。
柳树的颜色比野草更青绿,菜花黄得比墙壁还要亮。
浮岚散开晴朗的景象,远处的江岸与天空相连。
栏杆外群山耸立,天边一只大雁飞翔。
赏析:
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晚风轻拂下雨后初晴,水面泛着春光的景色。“宿雨”指夜间的细雨,“宿”是留宿的意思,点明时间。“宿雨”过后,天气转晴,“方塘”即方形的池塘,“满”字说明池水涨得很高。“晚风”二字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颔联写物。“柳色碧于草”,意思是柳色青翠胜过了草地,突出了柳色的鲜明。“菜花黄过墙”,意思是菜花的颜色比墙还黄,表现出菜花的艳丽。
颈联写景,描写了远眺所见的景色。“浮岚开霁景”,意思是云气飘荡开来,露出了晴朗的天空。“远浦接云光”,意思是远处江面和云光相接,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
尾句写近看所见之景,写出了眼前所见的美景。“槛外诸峰出”,意思是栏杆外的山峰露出来了,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天边一雁翔”,意思是天边的大雁正在飞,表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晚风、宿雨、方塘、柳、草、菜花、浮岚、云光、远浦、诸峰、一雁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画面。
【答案】
示例1:这是一首写春日景色的小诗。全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来赞美春天的美好。前两句描写晚风过后,春夜初晴,池塘上积水已退尽,露出一片碧绿的荷叶;而那垂柳的绿叶却比周围的草丛更加鲜亮可爱。这两句中用了一个“绿”字,两个“青”字,一个“鲜”字,将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描绘了出来。后两句则写到了菜花和远山。诗人在欣赏完眼前的美景之后,抬头远望,看到远处的水面上飘荡着几朵白云,而那远处的江岸与天空连在了一起。这两句中又用了一个“浮”字和一个“接”字,将天空中的浮云和远山连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最后两句写了诗人自己看到的情景。诗人站在栏杆旁,看到外面有一座座山峰露出来了,而天空中还有一只大雁正在飞。这两句中用了一个字“出”和一个“翔”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景象。
示例2:此诗写春日景色。全诗共分六句,每句七字,四句一韵,韵脚分别为“青”“碧”“过”“光”。第一句以“宿雨”开头,点明了时间。第二句中的“塘”字既写出了池塘的特征,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第三句中“柳色碧于草”,运用比喻手法,将柳叶的绿色比作草地的绿色,形象地表现了柳叶的青葱翠绿。第四句中的“菜花黄过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菜花的颜色比作墙壁的颜色,生动地描绘出了菜花的艳丽。
第五六句中“浮岚开霁景”,“远浦接云光”,这两句话分别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其中“浮岚开霁景”一句中“浮岚”一词既写出了云雾的形状,也暗示了天气的变化。而“远浦接云光”一句中,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江岸与天空相连这一景象比作云光与天空相接,生动地表现了江岸的美丽。
全诗共五句话,每句话都是七个字,四句一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