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弃何惜,龙头属未迟①。
图南溟浪跋,空北冀群辞。
菊晚兰方馥,桥高梓不卑。
长安何日聚,花好月圆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鸡肋弃何惜,龙头属未迟。
图南溟浪跋,空北冀群辞。
菊晚兰方馥,桥高梓不卑。
长安何日聚,花好月圆时。
注释:
- 鸡肋弃何惜: 形容放弃鸡肋(无用之物)不值得可惜,比喻不重要的事物或人。
- 龙头属未迟: 比喻有才能的人应该及早得到机会和重视。
- 图南溟浪跋: 指追求远大的目标,不畏艰难险阻,如大海中的航行。
- 空北冀群辞: 形容北方的敌人已经撤退,不再需要担忧。
- 菊晚兰方馥: 描述秋天菊花盛开,兰花芬芳。
- 桥高梓不卑: 比喻人应自信而不自卑,像桥一样高耸而不失谦卑。
- 长安: 古代的都城,此处泛指国家或家园。
- 花好月圆时: 形容美好的时光,通常与中秋节联系在一起,寓意团圆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鸡肋、龙头、南山、菊花、兰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和追求的深刻思考。首句“鸡肋弃何惜”,暗示了诗人对于一些看似无用但实则珍贵的东西的珍视,这可能暗喻人生中的一些非物质价值。第二句“龙头属未迟”,则表达了对有才能之人应早展才华的期待。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通过描绘远行、海风、落叶归根等意象,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尤其是“空北冀群辞”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敌人退却后不再需要担忧的情绪,展现了一种豁达的心态。
最后两句“菊晚兰方馥”和“桥高梓不卑”,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形象写照。他希望自己像秋菊那样在秋天绽放芬芳,像秋兰花一样散发香气,而自己就像一座高桥,即使高大也不显得傲慢,而是保持着谦虚的态度。最后一句“长安何日聚,花好月圆时”,则表达了对家乡或家园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豪迈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