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患宦竖,不患大权偷。
但患恃威福,忌贤向戈矛。
惟有冯太监,不与众椓侔。
江陵结兰臭,国是相绸缪。
【注释】:
- 过冯保故居:经过冯保的旧宅。冯保是明朝宦官,曾与明武宗、世宗两朝为政。
- 历朝患宦竖:历朝历代都担心宦官专权。
- 大权偷:指宦官掌握大权。
- 恃威福:仗势作威,任意妄为。
- 忌贤向戈矛:嫉妒有才能的人,害怕他们对抗皇帝。
- 惟:只。
- 冯太监:这里指的是冯保。
- 不与众椓侔:不和其他人相比。
- 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
- 相绸缪:相互勾结,策划阴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观冯保故居后有感而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冯保的怀念,同时批评了其为人处世的方式。诗人认为,尽管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担心宦官掌权,但是只有冯保这样的人物才真正达到了这一高度。他不仅自己掌握了大权,还嫉妒其他有能力的人,害怕他们反抗自己的统治。因此,诗人对冯保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和批判。
诗的前两句“历朝患宦竖,不患大权偷”是对历史情况的回顾和总结。这里的“宦竖”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那些手握大权的宦官们。这些宦官们虽然身处高位,却并不珍惜手中的权力,反而滥用权力,威胁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这种对权力的滥用和对人民的压迫,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接下来的两句“但患恃威福,忌贤向戈矛”,则是对冯保的具体描述。冯保之所以能够长期掌握大权,并非因为他的能力或品德,而是因为他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势来压制反对自己的人。他嫉妒那些有才能的人,害怕他们能够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这种对他人的嫉妒和恐惧,反映了冯保内心的脆弱和不稳定。
最后两句“惟有冯太监,不与众椓侔”和“江陵结兰臭,国是相绸缪”则是对冯保性格和行为的进一步评价。这里的“不与众椓侔”意为“与众不同”,说明冯保的性格与其他宦官不同,他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江陵结兰臭”则是指冯保曾经在江陵这个地方结交了一些奸佞之辈,他们的臭味令人难以忍受。这既揭示了冯保的不良品质,也暗示了他与国家大事的不正当关系。
这首诗通过对冯保故居的描述和对其行为的批判,反映了诗人对于权力滥用、个人品德缺失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担忧。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警醒,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