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亦倜傥,颇慕孙与吴。
年来营科举,俯首归于儒。
儒兵今异术,古人未分途。
途分兵始戾,途分儒亦虚。
为语兵儒家,慎勿各异趋。

【注释】

我:作者自称。

少亦倜傥:年轻的时候也倜傥,有气概,不受拘束。

颇慕孙与吴:很羡慕孙子和吴起。

年来营科举:近年来致力于科举考试。

儒兵:儒者之兵,指读书人。

异术:不同的方法或手段。

古人未分途:古代人没有区分道路。

途分:道路的分歧之处。

始戾:开始接触。

虚:空虚、无实。

为语兵儒家:给读书人讲述兵家的事理。

慎勿:千万不要。

各异趋:各自有不同的目标或方向。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表达了作者年轻时倜傥不拘,热衷于学习兵法;后来因应试而放弃军事学说,转而从事科举教育,成为儒学之士。诗人在诗中劝勉读书人不要走错路,不要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首两句写年轻时对军事学问的追求;第三句写后来因应科举考试而放弃军事学说;第四句写儒者之兵,即读书人也是兵,他们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官职,也就是军队的指挥官。第五句指出古代人没有区分道路,第六句说道路的分歧是开始接触,第七句说空虚无用。第八句说向读书人讲述兵家的事理,第九句说请不要各自有不同的目标或方向。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由追求军事知识到转向儒学的人生观转变。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告诫读书人要认清形势,不要走错路。诗中“儒兵”一词,既指读书人为兵,又指科举制度下的人才选拔机制,含义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