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井劫乡邻,当门更噬宾。
惟惊缁素改,宁暇蹠尧询。
睚眦争枯骨,仓皇卧湿薪。
如何雪与日,狂吠亦狺狺。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溺井劫乡邻,当门更噬宾。”
  • 溺井:指在井中淹死的人。
  • 劫乡邻:侵害邻居。
  • 当门:面对大门。
  • 噬宾:对客人或外来者也加以伤害。
  1. “惟惊缁素改,宁暇蹠尧询?”
  • 缁素:黑色的衣服代表平民百姓。
  • 跖:传说中的大盗。
  • 尧:古代的圣明之君。
  • 暇:闲暇。
  1. “睚眦争枯骨,仓皇卧湿薪。”
  • 睚眦:瞪眼,形容极小的怨恨。
  • 争枯骨:争夺死去人的骨头。
  • 仓皇:匆忙慌张的样子。
  • 卧湿薪:躺在潮湿的柴火上。
  1. “如何雪与日,狂吠亦狺狺。”
  • 雪:比喻清白或纯洁。
  • 日:光明、正义。
  • 吠:狗叫声。
  • 狺狺:形容狗叫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犬类行为及其对社会影响的作品。诗中提到的“十二辰诗并序”,可能指的是《十二时辰诗》,其中涉及的时间跨度从凌晨到黄昏,而这首诗则是在这十二种时间的描述下,着重于描述狗在特定时刻的行为和状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狗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狗不仅具有看家护院的功能,还常常因小事争斗不休,甚至伤害无辜。诗人通过描绘狗的各种行为,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担忧。同时,也借此讽刺了那些利用狗来达到目的之人。

诗人通过对狗的描写,也反映了人对于动物的情感和态度。在人类社会中,动物往往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而在这首诗中,狗则成为了作者情感的象征,通过狗的视角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寓意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