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质非良种,羊沟俨作豪。
但思争鹜食,未足辱牛刀。
为利频催蹠,疑神竟遣褒。
更闻声腷膊,偏向五更号。
这首诗是《十二辰诗并序》中的第十首,名为“鸡”。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第一句:“相质非良种”
- 注释: “相质”指的是公鸡,而“良种”意味着优秀、优良的品种。
-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公鸡作为优良品种的质疑。可能诗人认为公鸡虽然外表威武,但实际并不具备真正的优良品质。
第二句:“羊沟俨作豪”
- 注释: “羊沟”指的是羊圈,而“作豪”意味着成为首领或霸主。
- 赏析: 这一句描绘了公鸡在羊圈中的地位,暗示着它在同类中显得特别突出,甚至有点傲慢。
第三句:“但思争鹜食”
- 注释: “鹜”指的是鸭子,而“争鹜食”意味着争夺食物。
-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公鸡想要争夺鸭子的食物,展现了其贪婪的一面。
第四句:“未足辱牛刀”
- 注释: “牛刀”指的是锋利的刀子,象征着强大的力量。
- 赏析: 这一句表明公鸡认为自己的力量足以威胁到其他动物,甚至认为自己比牛还要强大。
第五句:“为利频催蹠”
- 注释: “跖”指的是脚,这里比喻追求利益的行为。
- 赏析: 这一句描述了公鸡为了追求利益不断奔波忙碌的形象。
第六句:“疑神竟遣褒”
- 注释: “神”可能指的是天命或者命运,而“遣褒”意味着被赋予使命或任务。
- 赏析: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公鸡的命运感到困惑,甚至认为它被赋予了某种使命或责任。
第七句:“更闻声腷膊,偏向五更号”
- 注释: “腷膊”指的是声音响亮,而“五更号”指的是凌晨时发出的声音。
- 赏析: 这一句描绘了公鸡在凌晨时分发出响亮声音的情景,可能与它准备开始一天的活动有关。
这首诗通过对公鸡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动物特性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传达了对于自然界和生物多样性的感悟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