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故事推前辈,金粟三生失后身。
传语海头狂贺老,不应错唤谪仙人。

【注释】

  1. 玉堂:指翰林院。2. 金粟三生:指佛家说的前生、今生、来世,泛指一生。3. 贺老:李白的号,贺知章晚年曾隐游江湖,自号“四明狂客”。4. 谪仙人:传说中神仙下凡时,须乘云车,御白鹤,驾彩霞,称为“谪仙人”,此处指李白。5. 海头:指海边。6. “不应”句:意谓诗人不会错认贺知章为仙人。7. 谪仙人:传说中神仙下凡时,须乘云车,御白鹤,驾彩霞,称为“谪仙人”,此处指李白。8. 诗:指《读贺监诗集》。
    【赏析】
    本诗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对象是唐玄宗时的名士贺知章。贺知章以文章著名,曾任秘书监。天宝三年(744)被召入长安为太子宾客,后任散骑常侍,封清河太守。晚年辞官回乡,自称“四明狂客”,与道士陆鸿基隐居在浙江镜湖上。开元十三年(725),他游览会稽山,登亭观景时写了《咏鹅》一诗。诗人读了这组诗之后,写了这首诗作答。
    诗中第一句就称赞贺知章在翰林院的资历比前辈还要深。第二、三两句则说他已进入仙界,不再做人了。末两句又表示自己决不认错人,贺知章不是仙人,而是李白的朋友。
    全诗以议论为主,而夹叙夹议,层层推进。首句先从贺知章的资历说起,说他已经当过很多年的翰林学士了,比起前辈来还要深些。第二句紧接前一句而来,说他现在已经成仙了。第三、四句用一个典故。相传李白曾写过一首诗给贺知章,贺知章读了以后非常佩服,就写下一篇《咏鹅》诗来回答李白。贺知章写的是咏鹅,李白却把它当成咏人的文章来读,所以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末了两句说,你贺老头虽然已经成仙了,我李白可还是人啊!
    这首诗的开头就称赞贺知章在翰林院的资历比前辈还要深。贺老三岁学文,七岁善属文,十六岁与赵蕤、包融、张守珪等结为“纵谈抗怀之友”(见《旧唐书·贺知章传》),二十四岁擢第,授国子四门博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分掌书记。他不仅文采斐然,而且博学多闻。他的学问和为人受到当时许多大臣的推重。《旧唐书》称:“知章雅有著述,尤精《周易》及王公将相碑志。”贺知章的诗也写得相当出色。《新唐书》载:“知章工草隶正书,皆得力于王逸少(羲之),而集其大成。尝自为文,有古风一篇,高妙绝伦;又赋咏山水,流丽奇伟,世咸尚之。”
    贺知章对李白也很敬重。他曾向唐玄宗推荐李白。李白也曾赋《代寿阳王赠杨开府》诗给贺老。贺知章看了很受感动,于是写了《咏鹅》诗作为回赠。诗中写道:“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看玉树,雪后始疑梅。影落平波里,声留明月杯。此时无尽兴,醉杀洞庭春。”
    此诗首联赞贺知章资历深厚。颈联借典故回应贺老的诗句。尾联表明自己不认错人,贺老只是李白的朋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