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榭虚闲碧沼清,长天无主自阴晴。
最怜荷叶兼蕉叶,送尽风声复雨声。

【注释】

堂:指亭台楼阁。榭:指临水的建筑。碧沼:指荷花池。长天无主:天空无边无际,没有主宰,指云彩自由自在。阴晴:云层浓淡的变化。

怜:喜欢。蕉叶:芭蕉叶,绿色。送尽风声复雨声:荷叶和芭蕉叶在风雨中摇曳的声音。

【赏析一】

首联点明题面“怡园”,交代了诗的地点。

次联写景抒情。诗人把自然景观人格化,说:“最怜”者是荷叶,“最怜”者又是蕉叶,因为两者都为风雨而摇摆。这表现了作者对这两种植物的喜爱之情。此联写景清新秀丽,抒情委婉含蓄,富有画意。

颈联由物及人,写诗人对风雨的感受。风吹过荷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雨水打在芭蕉叶上,也发出沙沙的响声。这是两种不同的声响,但同样引起诗人的兴趣。

尾联用“怜”“送”二字收束全诗,将前四句所描写的景象和所抒发的情感融为一体,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有如天成。

【译文】

堂楼轩榭空寂幽静,荷花池边绿水澄清;长空无主任凭云儿自由飘游,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阳光明媚。

我最爱荷叶和芭蕉叶,它们随风起舞送走风声又迎来雨滴。

【赏析二】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怡园时即兴而作的咏物诗。首联先写景,后点题;次联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颈联写景与议论相结合;尾联以议论收束全诗。

“堂榭虚闲碧沼清”,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怡园”,渲染了一种宁静、清幽的境界。“堂”指亭台楼阁,“榭”指临水的建筑,这里泛指园内建筑。“翠竹丛丛拥槛干”,“栏干”就是栏杆。“翠竹丛丛拥槛干”,既点出了环境,又烘托了诗人的心情,他似乎被这种境界所吸引,留连忘返了。一个“闲”字写出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碧沼”是荷花池,“碧”是形容荷花的颜色青翠欲滴。“清”字说明池水清澈,可见诗人的心境之高洁。

“长天无主自阴晴”,次联写景抒情。“长天”指湛蓝的天空;“无主”指天空辽阔,云彩自由自在;“自阴晴”指云卷云舒,天气多变。“最怜”者是荷叶,因为它能迎风起舞;“最怜”者又是芭蕉叶,因为它能送走风声,带来雨声。“最怜”两字突出了对这两种植物的喜爱之情。

“最怜”者是荷叶,因为它能迎风起舞;“最怜”者又是芭蕉叶,因为它能送走风声,带来雨声。“怜”字突出了对这两种植物的喜爱之情。

“送尽风声复雨声。”颈联写景抒情。“送”者是荷叶和芭蕉叶,它们在风雨中摇曳的声音。“送”字不仅写出了荷叶和芭蕉叶随风起舞的特点,而且写出了它们给诗人带来的愉悦之感。“送”字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人生短暂,岁月如梦,应当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复”字则写出了雨声的连绵不断。“复”字不仅写出了雨声的连续不断,而且写出了雨势之大。

尾联用“怜”“送”二字收束全诗。“怜”字突出了对荷叶和芭蕉叶的喜爱之情;“送”字不仅写出了荷叶和芭蕉叶随风起舞的特点,而且写出了它们给诗人带来的愉悦之感,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人生短暂,岁月如梦,应当珍惜时间,把握机会。

【赏析三】

《夏日游荷塘》是明代诗人李昌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描绘夏日荷塘景色来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赏析四】

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荷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联先点题,然后描写荷塘景色,其中以荷塘为主。颔联以荷叶、芭蕉叶为对象,写其随风摇动、送声送雨的特点,从而表现出诗人喜爱这两种植物的情感。颈联进一步写荷塘景色,其中以荷叶、芭蕉叶为对象。尾联以议论结束全诗,表明诗人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同时指出人生短暂,应抓住机会,努力进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