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云乍涌带轻雷,十里平波潋滟开。
惯趁斜阳抛月去,却冲飞雨放舟来。
潮声澎湃遥随榜,峰影冥蒙倒入杯。
从此风篁清夜梦,六桥一曲更迟回。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诗人在杭州观赏西湖美景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雨后的西湖景色,后四句写观景后的遐想,最后以“六桥一曲更迟回”作结,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美景的赞美之情,也抒发了作者的归隐之思。
全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天晴,西湖水色空蒙,轻雷隐隐,湖面荡漾开去的图画,表现了诗人游湖时所见雨后的西湖景色。“湖云乍涌带轻雷”,点出时当雨后初霁之时,天气转阴,细雨未停。“十里平波潋滟开”,写雨过天晴,西湖上湖光山色十分美丽。“惯趁斜阳抛月去,却冲飞雨放舟来”,这是说诗人乘舟泛湖时的心情。诗人乘船在西湖游览,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心情十分愉快,他看到夕阳西下,就驾舟而去,而当听到天空中传来的阵阵雷声时,又急忙回到船上,继续游览。
“潮声澎湃遥随榜,峰影冥蒙倒入杯。”这两句描写了诗人观景后的遐想。西湖四周群山环抱,湖水澄碧,山色空濛,烟雨迷离,令人陶醉。诗人坐在船上,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景,一边聆听着远处潮水拍击岩石、浪花撞击船舷的声音。远处山峰的影子倒映在湖中,与水中的山石相映成趣。诗人陶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之中。
“从此风篁清夜梦,六桥一曲更迟回”。这是诗人对此次游览的总结。“六桥”即苏堤上的六座拱形石桥。诗人说从此以后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梦见自己乘坐小船在苏堤游玩,而每当这时,他又会被那优美的笛声所感动。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这次游览的感受和体会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六桥一曲更迟回”,意思是说每当夜晚降临,诗人都会被那悠扬的笛声所吸引,久久不能入睡。
【答案】
(1)译文:湖面上忽然涌现出云雾,仿佛带着轻微的雷声。湖面上泛起层层波浪,一片汪洋。
(2)我习惯于趁着夕阳落山的时刻,把月亮扔下舟去;今天却碰上了一场暴雨,让我不得不放下舟楫来避雨。
(3)随着江潮汹涌澎湃的涛声,远远地跟随着船行的小桨;随着远山隐约朦胧的轮廓,慢慢地倾倒进酒杯。
(4)从此以后,我每晚都能在梦中见到自己乘着小舟在苏堤上游玩;每当那时,又会因那悠扬美妙的笛声所陶醉。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杭州期间。诗人面对西湖美景,心旷神怡,于是写下此诗。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先从视觉角度描摹西湖雨后初晴的景色;颔联从听觉角度写西湖雨后的自然音响;颈联再从听觉角度写西湖雨后的自然音响;尾联则由眼前景物引发联想。
首联“湖云乍涌带轻雷,十里平波潋滟开”,是全篇之眼,它为全诗定下了明丽、开阔的基调。一个“开”字,既指波平似镜的湖面荡漾开去,又暗含着湖面在轻雷的震荡下起伏动荡的动态美。
第二联“惯趁斜阳抛月去,却冲飞雨放舟来”,“却冲”二字用得极妙。这里写出了诗人游湖时所见雨后的西湖景色。
第三联“潮声澎湃遥随榜,峰影冥蒙倒入杯”写的是诗人观景后的遐想。西湖四周群山环抱,湖水澄碧,山色空濛,烟雨迷离,令人陶醉。诗人坐在船上,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景,一边聆听着远处潮水拍击岩石、浪花撞击船舷的声音。远处山峰的影子倒映在湖中,与水中的山石相映成趣。诗人陶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之中。
第四联“从此风篁清夜梦,六桥一曲更迟回”是诗人对此次游览的总结。“六桥”即苏堤上的六座拱形石桥。诗人说从此以后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梦见自己乘坐小船在苏堤游玩,而每当这时,他又会被那优美的笛声所感动。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这次游览的感受和体会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六桥一曲更迟回”,意思是说每当夜晚降临,诗人都会被那悠扬的笛声所吸引,久久不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