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坐长昼,晴雨倏难分。
林影有无变,溪声高下闻。
山深应隐日,囊涩岂容云。
解识天无定,心依止观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诗,把握其情感,然后逐句分析,注意从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最后点明主旨,并联系写作背景作答.

第一首是即目之作,写诗人坐北窗之下,观察窗外的景色.

“北窗坐长昼”:指诗人在北窗下久坐(“坐”字有实义),时间很长.这里既写出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又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即目”是说眼前的景物,诗人用“坐”这个动词,写出自己长时间静坐观赏眼前美景的情景.“晴雨倏难分”:意思是说晴和与雨的天气忽然难以分辨.“倏”是突然的意思,这里指时间过得很快.“晴雨”是指天气变化.“难分”指天气变化太快,难以分辨.“倏”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忽”是形容天气变化快.“难分”指晴和与雨的变化快,不易分辨.“晴”指晴天或晴朗的天空.“雨”指雨天.

第二首是写山居的生活.

“林影有无变”:是说树木的影子有时明亮、有时昏暗,变化不定.“影”就是树的影子,“无”是暗,“有”是亮.“变”是说树影时而明亮时而阴暗.“林影”就是树林里的树影.“影”是影子.“有”是明亮的意思.“无”是阴暗的意思.“变”是说影子时而明亮时而黑暗.这一句是写树林中的树影.“有无变”,“变”是形容词,这里表示树影的明亮与否;同时,也说明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云密布.“有”“无”是两个反义词,用来强调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林影”是树林里的树影,“影”是名词,这里作主语,“有无”是谓语.

“溪声高下闻”:是说溪水流动的声音高低不齐,可以听到.“溪声”指溪水的流动声.“闻”是动词,意思是听.“声高下”,是说溪水流动的声音高低不一.“高下”是名词,这里作状语,修饰“闻”,意思是听的时候要仔细.“闻”是动词,意思是听见.“声高下”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闻”,意思是听的时候要注意声音的高低.“高下”是名词,表示声音的高低.“闻”是动词,意思是听见.“声高下”是名词性偏正短语,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闻”,意思是听的时候要仔细.

第三首是说山深的地方应该隐没太阳,但因为囊中羞涩不能容纳白云.

“山深应隐日”:是说山深的地方应该隐藏太阳.“应”是表推测的语气词,表示应当.“隐”是动词,意思是隐藏.“日”是名词,指太阳.“深山”指的是山里很深的山.这句诗的意思是山深的地方应该隐藏太阳.

“囊涩岂容云”:是说囊中羞涩怎能容得下白云.“囊涩”指囊中羞涩.“涩”是形容词,表示贫穷.“容”是动词,意思是容纳.“云”指白云.“岂”表疑问语气,意思是哪里能容纳.“容”是动词,意思是容纳.“云”指白云.“岂容云”,意思是哪里能容忍.这里用“岂容云”来强调囊中羞涩,连白云也容纳不了.

第四首是说天虽然高远,但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形状.

“解识天无定 ”:是说能够认识天是没有固定的形貌的.“解”是动词,意思是能够.“识”,认识,理解.“天”在这里指天象或天空. “无”是否定词,意思是没有.“定”,固定. “无定”意思是没有固定的形状.“识”是动词,意思是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理解天是没有固定的形象.

“心依止观文”:是说心灵上依靠着文字来观察天象.“依止”,依靠.“观”,看,观察. “文”,指文字、典籍等文献资料,这里是泛指文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心灵上依靠着文字来观察天象.

赏析:

此诗写诗人独处山野的所见所感。首联两句写景,以“北窗”、“晴雨”起兴,描写了诗人坐在北窗之下,观察窗外的景色的情景.颔联两句写景,以“林影”、“溪声”起兴,描写了树林里的树影有时明亮、有时昏暗,变化不定,溪水流动的声音高低不齐,可以听到.颈联两句写景,以“山深”、“囊涩”起兴,描写了山深的地方应该隐藏太阳,但因为囊中羞涩不能容纳白云,天虽然高远,但是没有固定不变的形状,这些景象都是诗人独处山野时看到的景象.此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