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绿袭衣裾,逍遥恣所如。
田家麦秋至,村落枣花初。
旧蜡登山屐,新钞种树书。
北窗容倦卧,无暇赋闲居。
注释:夏天的衣物绿得让人感觉凉爽,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
农家的麦子在秋日里成熟了,村落中枣花开始开放。
旧的登山鞋已经磨损,新买的种树书籍需要翻阅。
北窗边我困倦地躺下,无暇去赋闲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移居山庄的生活情景,通过描写夏日的气候、农家的收获、登山鞋的磨损以及种树书籍的翻阅等细节,展现了山庄生活的宁静和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
香绿袭衣裾,逍遥恣所如。
田家麦秋至,村落枣花初。
旧蜡登山屐,新钞种树书。
北窗容倦卧,无暇赋闲居。
注释:夏天的衣物绿得让人感觉凉爽,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
农家的麦子在秋日里成熟了,村落中枣花开始开放。
旧的登山鞋已经磨损,新买的种树书籍需要翻阅。
北窗边我困倦地躺下,无暇去赋闲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移居山庄的生活情景,通过描写夏日的气候、农家的收获、登山鞋的磨损以及种树书籍的翻阅等细节,展现了山庄生活的宁静和惬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要点,并结合重点诗句作具体分析。 首联“晚风吹不极,飞雨浩无边。”意思是说:晚风刮得很厉害,但吹不散漫天的大雨;滂沱大雨像倾盆一般。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一幅暴雨来临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风雨变化的赞叹之情。这一句中的“飞雨”指的是阵发性的大雨,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注释】 获鹿:县名,今河北省鹿泉区西。井陉道:古代关隘,在井陉县境内。三首:指诗的第三首。晓日:破晓时分的太阳。方障天:方:正。障:遮蔽。此指群峰高耸,遮蔽了初升的太阳。 鸟道:形容道路险峻,如同飞鸟过河那样。 远树:远处的树木。犹藏雨:仍藏着雨水,即还下着小雨。 高城:指高大的山峰。烟:云雾。 牢落:寂寞冷落,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获鹿途中所作,写旅途所见所感。 “晓日不照地
驱马指榆水,晚阴山雨来。 诗句释义:驱马指向榆水方向,傍晚的天色中,山间云雾缭绕,细雨飘洒而下。 译文:骑着马指向榆水方向,傍晚时分,天边的云气渐渐凝聚,细雨开始飘落。 注释:驱马(骑马);指(指向) 榆水(指代榆河) 晚阴(傍晚的云气) 山雨来(山间的雨水纷纷降落) 前村一点火,倦客意悠哉。 译文:前方村庄里,一点火星闪烁,我这位疲惫的游子,心情悠然自得。 注释:前村(指前面村庄);点(点燃)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其一 城边沙水路,数里入山村。 高处云封屋,秋来草没门。 牛羊缘涧远,童稚避人喧。 却听樵歌返,前峰日已昏。 注释: 1. 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其一:这是第三首诗,题目是《获鹿至井陉道中三首》。 2. 城边沙水路:城外有一条沙质的水路。 3. 数里入山村:走了几里路才进入山村。 4. 高处云封屋:在高处可以看到云雾遮蔽了房屋。 5. 秋来草没门:到了秋天
【注释】: 1. 雨脚背城见:雨水滴落,落在城墙上。 2. 前村开晚晴:傍晚的阳光照进村庄。 3. 近山风转急:接近山脉的地方,风变得特别大。 4. 隔水月初生:在隔水的月亮刚刚升起。 5. 树杪悬灯火:树枝的顶端挂着灯火。 6. 隐碓声:隐约地听到舂米的声响。 7. 今宵魂断处:今天晚上我魂牵梦萦的所在。 8. 野馆醉三更:在野外的客栈里醉酒到三更天。 【赏析】:
诗句原文: 把酒说并州,茫茫感昔游。 边声催月晓,山气压城秋。 桑落经时醉,黄花九日留。 君归渡汾水,为问雨中舟。 注释解释: - 把酒说并州:用美酒作比喻,表达对并州(今山西太原)的深厚感情。 - 茫茫感昔游:形容时光飞逝,感慨过去的游历和经历。 - 边声催月晓:边塞的风声如同催促,使得夜晚的月色显得更加明亮。 - 山气压城秋:形容山峦在秋季的景色下显得更加雄伟,给城市带来一种压抑感。 -
送吴天章之太原二首 其一秋雨势不已,秋风动万山。 送君蓟门路,计日井陉关。 水暗黄榆色,峡回青玉颜。 犹馀马行处,凭梦一追攀。 译文: 秋雨连绵不断,秋风席卷着群山。 送你去蓟门的路,我们计划着在井陉关相见。 河水映照着黄榆的色彩,峡谷环绕着青玉石的容颜。 还有你骑马走过的地方,我会梦见它再追随你的脚步。 注释: 1. 秋雨势不已:形容秋天的雨水持续不断地下个不停。 2. 秋风动万山
【注释】 1. 芟竹:即《咏竹》诗,作者自作,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喜爱。 2. 抱节:指竹子挺直、高耸的姿态。 3. 多:多次。 4. 窗影:指竹子的影子,因为竹子在夜间会反射月光和灯光,所以影子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5. 瘦:形容竹子的枝干细长,也形容竹子的形态美。 6. 雨声疏:指雨水打在竹子上的声音稀疏。 7. 衰晚日:指秋天的夕阳,因为秋天是一个萧瑟的季节,所以用“衰晚”来形容。 8
孤酌 短烛照孤酌,长宵容苦吟。 窗虚闻雨细,人静觉秋深。 儿女迎寒病,乡园久客心。 无因得料理,争遣不侵寻。 注释: 1. 孤酌:独自饮酒。 2. 短烛:微弱的蜡烛,代表孤独和寂寞。 3. 长宵:漫长的夜晚。 4. 窗虚:窗户透风,空荡荡的。 5. 雨细:雨声细腻,仿佛是细针般的敲击。 6. 人静:人很少,安静。 7. 秋深:秋天的夜晚,感觉时间似乎过得很慢。 8. 儿女:子女或年轻男女
《中秋夜》 秋气驱残雨,空庭来远飔。 一杯桑落酒,半夜月明时。 久客嫌宵永,初寒觉醉迟。 还将萧瑟意,遥与菊花期。 注释: 1. 秋气驱残雨:秋天的气候使得残留的雨水消散。 2. 空庭来远飔:庭院中传来阵阵凉风。 3. 一杯桑落酒:一杯用桑树落叶泡制的美酒。桑落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酒,以桑树叶为主要原料制成。 4. 半夜月明时: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亮明亮。 5. 久客嫌宵永
南风吹好雨,与我忽同来。 野色一时活,岚光四面开。 林花争浥露,园笋乍抽雷。 谁访清凉国,平分顿逊杯。 注释:夏日炎热,我移居到山庄避暑,忽然间下起了好雨,雨后山野景色顿时鲜活起来,四周的山影和阳光都变得明亮起来。林中的花朵争相沾着露水,嫩笋从土里冒出,好似在打雷一般。谁能像我们一样去清凉世界游玩?我们不妨平分一顿凉爽的酒杯!。 赏析
欹枕听雨声,清彻入梦魂。 高楼与马耳,平地共参差。 岳云飞断续,溪涨上分明。 厦庇心难遂,田畴计已成。 身世一何事,沉吟独有君。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他通过描绘夏日移居山庄的生活,展现了他的心境和思想。 诗的前两句“欹枕雨声清,高楼马耳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在雨声中入睡,梦中仿佛置身于高楼之上,马耳山的云雾缭绕在他的眼前
诗句释义: 1. 绕屋千章树,连村二顷田:形容房屋周围树木茂盛,村庄周围田野广阔。 2. 溪声翻麦浪,山雨净林烟:描述溪流的声音像翻动的麦浪,山雨过后树林中烟雾缭绕的景象。 3. 地僻聊充隐,楼居不学仙: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只能勉强隐居生活;而住在高楼里并不追求神仙般的生活。 4. 只应似彭泽,种秫遍门前:我应当像陶渊明那样,在门前种植庄稼(种秫,即高粱),而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隐居生活。
【注释】 长日生清兴:长日,长久的时间。生,兴起、生长,产生。清,清幽。兴,兴趣、兴致。 幽栖向远山:幽栖,在幽静处居住。向,趋向于。 去人惟恐近:离城的人只担心接近它。 无事更图闲:没有事,更想寻一个清闲之处。 白石知心素:白石,指砚台或笔筒。心素,内心。 黄鹂约往还:黄鹂,指黄莺。约,约定。 悠然顾城市: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顾,看。城市,这里指京城。 便觉不相关:便,就。觉,觉得。不相关
【注释】 (1)幸自城中隐:幸,幸好。自城里的隐居,指隐居生活。 (2)于人息外求:在别人的闲逸之中寻求自己的快乐。 (3)前荣虚受日:过去的荣耀,是空欢喜一场。 (4)小沼净涵秋: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秋天的景致十分清幽。 (5)有子续书卷:有儿子继续读书。 (6)逍遥君已领:你悠闲自在,我已经领教了。 (7)鹏鴳任同游:大鹏鸟和鸐鷞鸟一起飞翔。比喻朋友间情谊深厚,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诗句原文: 相近门如对,频来鹤亦亲。 霜池空映月,板屋小宜人。 僮仆形骸忘,交情放废真。 江东举杯侣,谁复似陈遵。 注释解析: - 相近门:靠近的门仿佛面对面一样,形容距离之近,如同面对面。 - 频来:经常来到,表示来访的频繁。 - 鹤亦亲:这里比喻来访的人与诗人的关系亲近。 - 霜池:寒冷的水面上反射着月光,显得清冷而美丽。 - 板屋:简陋的房子,可能指诗人居住的环境。 - 交情: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