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男儿死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天下痛之。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文徵明,他在《挽南昌知县江召棠联》中写道: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男儿死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天下痛之。
注释:
- 重于泰山:比喻非常重要。
- 轻于鸿毛:比喻非常不重要。
- 男儿死耳:形容男子汉应该为国捐躯。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形容自己处于弱势地位。
- 天下痛之:形容人民对这种行为的痛恨。
赏析:
这首挽联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江召棠知县的哀悼之情。诗人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来形容江知县的重要性,认为他的死是值得惋惜的。同时,他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江知县的敬意和同情。最后,“天下痛之”则表达了人民对这种暴行的共同痛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