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龙去未期年,天不慭遗,遽招硕辅老成,攀髯同逝;
北海蛇祥惊大岁,我怀通德,凄绝泰山梁木,曳杖闻歌。
【注释】
鼎湖:即鼎山,在今广东肇庆。龙去未期年:指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广东发生了天地会叛乱。天不慭遗:意谓苍天不容。慭,同“吝”,舍不得的意思;
我怀通德:我怀念张之洞的德政。通,通达、广泛;德,恩惠、德行。
凄绝:极为悲痛。
【译文】
张之洞离开鼎山,时间还不到一年,苍天不肯让他离去,就突然召回他这位德高望重的贤相,拉着胡子一起离去;
张之洞离开北海后,蛇年大吉,但我心中怀念他的恩德,想到泰山梁木断裂,只好拖着拐杖,拄着长杖行走,听到歌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张之洞挽联。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岩,一字香涛,湖北汉阳人。清末洋务派名臣。中法战争时任两广总督,镇压了广西发祥的天地会起义军。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1904年病死。
此联用对仗工整、声情并茂的笔法,赞颂张之洞为官清廉、品德高尚。首句以鼎湖比喻广东,言张之洞虽离任,但广东人民不会忘记他;次句写张之洞刚走不久,又召他回京,足见其受到重用,也表现了他勤勉尽职的品质;第三句写他对朝廷忠诚耿直,即使身患疾病也不能辞官;末句则以泰山梁木比喻国家政权,抒发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表达自己只能拖杖而行,不能上殿听政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