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死国,妻妾死臣,谁曰不宜,最堪悲老母九旬,娇女七龄,耄稚虽全,未免致伤慈孝治;
我杀人,王公杀我,去复何憾,所自愧奉君廿载,历官三省,涓埃无补,空嗟有负圣明心。
【注释】
挽联:一种在丧事中用以表达哀悼之情的对偶诗。自挽,即作者自己为自身而写的挽联。
臣死国:指臣子为国家尽忠而死。
妻妾死臣:指妻子、妾侍等为臣子而死。
谁曰不宜:谁说不应该这样?
最堪悲老母九旬,娇女七龄:最令人悲哀的是,年迈的母亲已经九十高龄,幼小的女儿只有七岁。
耄稚虽全:即使是老人和孩子都没有死亡。
未免致伤慈孝治:不免导致孝顺父母的责任无法完成。
我杀人,王公杀我:指作者被杀害,而那些杀害他的王公大臣们却逍遥法外。
去复何憾:又有什么遗憾呢?
所自愧奉君廿载,历官三省:我所惭愧的是,侍奉君主二十年,在三个省份担任过官职。
涓埃无补:微小的贡献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空嗟有负圣明心:白白地感叹辜负了圣上英明的心意。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挽联,诗人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忠诚于国家,但因种种原因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哀怨之情。
首句“臣死国”是对国家尽忠而死,这是臣子的职责。“妻妾死臣”,则是指妻子、妾侍等也为臣子而死,这是更加让人悲痛的事情。两句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臣的敬重和对妻妾的深情。
诗人转向了自己,“我杀人”。这里指的是自己被杀害,而那些杀害他的王公大臣们却逍遥法外。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愤慨和无奈。
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去复何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既然我已经死了,那么再去抱怨什么也没有意义了。这是一种对于现实的无奈接受,也是对于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自责和悔恨,“所自愧奉君廿载,历官三省”。意思是说,我侍奉君主二十年,在三个省份担任过官职,但是我却没有为君主做出任何贡献,反而还让他失望了。这是一种对于自己的责备和自责。
整首诗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责任、牺牲和自我反省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