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学振宗风,亦循吏亦儒林,高密师承从汉末;
边陲沾化雨,知文章知道德,管宁遗爱满辽东。
代挽王树楠
北学振宗风,亦循吏亦儒林,高密师承从汉末;
边陲沾化雨,知文章知道德,管宁遗爱满辽东。
译文:
在北方学习振扬了宗风,也像循吏一样,也像儒学的学者一样,高密师承是从汉代末年开始的;
边疆受到化育人的影响,了解文章和道德,管宁的遗爱遍布于辽东之地。
注释:
- 北学振宗风:指在北方学习并振兴了儒学的宗风。
- 亦循吏亦儒林:表示既做循吏(管理百姓的官员),又做儒林(研究儒家学说的人)。
- 高密师承从汉末:高密是山东曲阜的古称,这里指孔子的故乡。师承是指师法或继承前人的学问或技艺。从汉末指的是自汉朝末年以来。
- 边陲沾化雨:边陲是边境地区,沾化雨是指受到教化如同雨水滋润一般。
- 知文章知道德:意思是知道如何写文章和做人的道德。
- 管宁遗爱满辽东:管宁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隐士,他曾经隐居辽东,留下了深厚的遗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代挽诗,通过赞美王树楠在北方学习和振兴儒学宗风的贡献,以及他在边陲地区传播教化、培养人才的成就,表达了对王树楠的怀念和敬意。同时,也通过对管宁遗爱的描述,表达了对王树楠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和影响的认可。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