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枯树唐时物,每过山门一省寻。
已失婆娑当日态,托根曾不在山深。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 其二 (乙卯)

城南枯树唐时物,每过山门一省寻。

已失婆娑当日态,托根曾不在山深。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和解析。

  1. “城南枯树唐时物”
  • 注释:城南的枯树是唐代遗留下来的物品。
  • 赏析:这句话通过“城南枯树”描绘了一幅古老的景象,让人联想到唐朝的繁荣与衰败,增添了诗句的历史感和沧桑感。
  1. “每过山门一省寻”
  • 注释:每次路过山门,都会停下来寻找。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古树的情感,每次经过都忍不住要停下脚步,细细品味其历史的痕迹,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物的尊重和怀念。
  1. “已失婆娑当日态”
  • 注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姿态和风貌。
  • 赏析:这里使用了“已失”来表达一种变化或消失的意思,“婆娑”通常用来形容树木摇曳多姿的样子,诗人使用此词汇来描述昔日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
  1. “托根曾不在山深”
  • 注释:曾经的树木没有在深深的山中生长。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树木生长的环境变迁,从深山到浅地,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暗含着生命的脆弱和易逝。

这首诗通过对城南枯树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界变迁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黄节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