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读新词忆后山,湖舠一雨作湲潺。
春来谁解沉吟意,啼鸟飞莺寂寂间。

【注释】报:告诉。陈七:诗人的朋友陈子龙(1608—1647),号大章,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

壬子:壬申年,即清康熙十二年,诗人此时在福建任永安县令。

湖舠:一种小船。湲潺:水流声。

谁解:谁理解。

啼鸟飞莺:春日里鸟儿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福建任永安县令时所作,写春天到来后,诗人听到鸟儿的叫声,想到友人陈子龙,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忽读新词忆后山”,点明了诗题“报陈七”,意思是忽然读到友人的诗词,想起他的家乡和后山。这里,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新词”比作“后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后山的美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次句“湖舠一雨作湲潺”,描写了春天来临,雨后的湖面波光粼粼,水流声潺潺的景象。这里的“湖舠”指的是小船,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向往。

第三句“春来谁解沉吟意”,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春天来了,谁会懂得这种沉吟之意呢?这里的“沉吟”是指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最后一句“啼鸟飞莺寂寂间”,诗人用“啼鸟飞莺”来描绘鸟儿们欢快地歌唱,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诗人似乎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寂寞和惆怅。这里的“寂寂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其友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孤独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