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公举,今日真及期。
两党党魁名,先刻党人碑。
人人手一纸,某官某何谁。
破晓车马声,万蹄纷奔驰。
环人各带刀,故示官威仪。
实则防民口,豫备国安危。
路旁局外人,各各捩眼窥。
三五立街头,徐徐撚颔髭。
大邦数十筹,胜负终难知。
赤轮日可中,已诧邮递迟。
俄顷一报来,急喘竹筒吹。
未几复一报,闻锣惊复疑。
抑扬到九天,啼笑奔千儿。
夜半筹马定,明明无差池。
轰轰祝炮声,雷乡云下垂。
巍巍九层楼,高悬总统旗。
这首诗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作品,记录了当时政治斗争的紧张场面。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解读:
- 四年一公举,今日真及期。
- “四年一公举” 描述了选拔官员的周期,通常每四年一次进行选拔。
- “今日真及期” 表明现在这个选举期已经到来。
- 两党党魁名,先刻党人碑。
- “两党党魁名” 指的是两个党派的领袖或者重要人物的名字。
- “先刻党人碑” 是指他们在公共场合或纪念碑上被刻下名字以示纪念。
- 人人手一纸,某官某何谁。
- “手一纸” 表示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张纸。
- “某官某何谁” 可能是指某个官员或某人的名字。
- 破晓车马声,万蹄纷奔驰。
- “破晓车马声” 描写了早晨开始时车辆和马匹的喧嚣。
- “万蹄纷奔驰” 形容马蹄声此起彼伏,非常忙碌。
- 环人各带刀,故示官威仪。
- “环人各带刀” 描绘人们手持刀具的样子。
- “故示官威仪” 表明这些人是在展示他们的权威和威严。
- 实则防民口,豫备国安危。
- “实则防民口” 暗示这些行为实际上是为了防止民众的抱怨或言论。
- “豫备国安危” 意味着这些行动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安全做准备。
- 路旁局外人,各各捩眼窥。
- “局外人” 指的是旁观者或局外之人。
- “各各捩眼窥” 形容他们仔细观察并试图了解情况。
- 三五立街头,徐徐撚颔髭。
- “三五立街头” 描述有几个人站在街头。
- “徐徐撚颔髭” 形容他们慢慢地摩挲下巴,似乎在沉思。
- 大邦数十筹,胜负终难知。
- “大邦数十筹” 暗示有很多国家或力量参与。
- “胜负终难知” 意味着结果难以预料,充满了变数。
- 赤轮日可中,已诧邮递迟。
- “赤轮日可中” 可能指的是太阳的位置,暗示太阳即将落山。
- “已诧邮递迟” 表达了对邮递速度的惊讶(因为预期太阳会落山,但实际上没有)。
- 俄顷一报来,急喘竹筒吹。
- “俄顷一报来” 描述了很快收到报告的情景。
- “急喘竹筒吹” 形容报告的声音急促,如同用竹筒吹风一样。
- 未几复一报,闻锣惊复疑。
- “未几复一报” 表示不久又收到另一份报告。
- “闻锣惊复疑” 可能是因为听到锣声而感到惊讶或疑惑。
- 抑扬到九天,啼笑奔千儿。
- 这里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声音高亢直达天边。
- “啼笑奔千儿” 可能是说某种声音或活动引起了人们的欢笑或哭泣,影响广泛。
- 夜半筹马定,明明无差池。
- “夜半筹马定” 描述了夜晚结束时,一切事务都安排好了。
- “明明无差池” 强调一切都是正确的,没有任何差错。
- 轰轰祝炮声,雷乡云下垂。
- “轰轰祝炮声” 描述了炮声的轰鸣。
- “雷乡云下垂” 可能是指天气的变化,云朵在雷声中飘降。
- 巍巍九层楼,高悬总统旗。
- “巍巍九层楼” 形容建筑高大雄伟。
- “高悬总统旗” 可能是指建筑物上有一面总统旗飘扬。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的紧张和动荡。诗中的人物、事件和场景都充满了戏剧性,反映出作者对那个时代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整体来看,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研究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