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争挥壮士戈,洗兵竟欲挽天河。
苦烦父老通邛笮,难禁奸民教尉佗。
袄庙火焚氛更恶,鲛人珠尽泪犹多。
纷纷和战都非策,聚铁虽坚奈错何!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羊城感赋六首其四》。

  1. 第一句:“慷慨争挥壮士戈,洗兵竟欲挽天河。”
  • “慷慨”:形容情绪激昂、豪迈。
  • “争挥”:奋力挥舞。
  • “壮士”:英勇的战士。
  • “戈”:古代的兵器之一,这里指武器。
  • “洗兵”:清洗兵器,可能指的是战争或战斗后的清理工作。
  • “挽天河”:用力量将天河(银河)拉直,形容极大的努力或力量。
  • 关键词注释:这里的“天河”可能象征着巨大的困难或挑战,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要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的决心。
  1. 第二句:“苦烦父老通邛笮,难禁奸民教尉佗。”
  • “苦烦”:非常烦恼,痛苦。
  • “父老”:年长或有经验者。
  • “通邛笮”:使某物变得通畅,这里可能是说让某种东西或人变得容易理解或被接受。
  • “尉佗”:古地名,可能指一个地区,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群体。
  • 关键词注释:这里的“通邛笮”和“教尉佗”都反映了与民众沟通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挑战。
  1. 第三句:“袄庙火焚氛更恶,鲛人珠尽泪犹多。”
  • “袄庙”:指某个与宗教相关的地方,可能是祆教的寺庙。
  • “火焚”:大火焚烧。
  • “氛”:指气氛或氛围。
  • “鲛人”:传说中生活在海里的人,可能是指鲛族或其他海洋生物。
  • “珠尽”:珍珠耗尽。
  • 关键词注释:“烽烟四起”、“珠尽泪犹多”描绘了一幅混乱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破坏和悲伤。
  1. 第四句:“纷纷和战都非策,聚铁虽坚奈错何!”
  • “纷纷”:众多而复杂。
  • “和战”:和解与征战。
  • “策”:策略或计谋。
  • “聚铁”:聚集的金属。
  • “固若金汤”是一个成语,形容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难以攻克。
  • 关键词注释:这句诗反映了战争的无效果与盲目性,强调了在复杂的冲突中,仅靠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

接下来是译文:
译文:
战士们豪情满怀地挥舞着武器,一心想要清洗掉所有的兵灾。
那些年长的百姓和地方官员们却感到苦恼,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这些行动的意义。
在祆庙被火焚毁后,更加恶劣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城市。那些珍贵的海水珍珠被掠夺一空后,留下了无尽的泪水。
无数的和解与征战都显得如此无力,即使他们聚集起强大的力量,也无法改变局面!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意义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破坏和悲伤的深深忧虑。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历史进程中的某些困境和挑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