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越人羞。
黄巢毒竟流天下,陶侃军难进石头。
铤鹿偶然完首尾,烂羊多赖得公侯。
欃枪扫尽红羊换,从此当朝息内忧。

【注释】

1.羊城:广州的别称。

2.三江:指长江、赣江、珠江三大河流。

3.寇氛:指外敌侵扰的战乱气氛。

4.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曾一度攻破长安。

5.陶侃:东晋政治家,曾任荆州刺史,后北伐成功,平定了长江中下游一带。

6.铤(ting)鹿:比喻因急难而冒险的人。

7.欃枪:星名,又称“天枪”,是古代神话中的兵器。

8.红羊:指唐朝的年号,也泛指混乱的时代。

9.当朝:在朝廷执政,这里指皇帝本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羊城的战乱景象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定和民族复兴的期望。诗的前四句以描绘自然景色开始,然后转入对战争和政治的描述,最后以希望国家未来能实现和平稳定结束。

首联:“手挽三江尽北流,寇氛难洗越人羞。”描述了手挽着三大河流向北流去的景象,暗喻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越人的不满和羞辱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苦难的感慨和对和平的向往。

颔联:“黄巢毒竟流天下,陶侃军难进石头。”则直接点出了战乱的起因,即黄巢之乱以及其对地方政权的影响。这里的“陶侃”是指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陶侃,他曾经北伐成功,平定了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战乱。然而,这里的“难进石头”可能指的是由于战事影响,陶侃的军队无法顺利进入南京(当时为石头城),从而暗示了战乱对国家统一的威胁。

颈联:“铤鹿偶然完首尾,烂羊多赖得公侯。”则是对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评价,用“铤鹿”和“烂羊”来形容他们的命运和作用。其中“铤鹿”意指因困境而冒险求生的人,“烂羊多赖得公侯”则是指那些因为有了像陶侃这样的有才能的官员而得以保全的国家。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历史英雄人物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未来的期待。

尾联:“欃枪扫尽红羊换,从此当朝息内忧。”以“欃枪扫尽红羊换”形容战乱被彻底扫除的情景,而“当朝息内忧”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将能够实现长期和平的希望。这里的“欃枪”也是神话中的兵器,象征着强大的力量。通过这一形象化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典故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