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不合闻乡语,顿触羁心变酸楚。
怪底多时赤火云,团团只照东南土。
客言来从故乡时,故乡农病嗟难支。
螟蟊遍野苗立尽,白画耕父行郊逵。
去年苗槁十存一,旱更兼蜚那堪说。
闻道蝗飞不渡江,于今遍地同虮虱。
连翅接尾不计千,冲过巨浪浮成国。
中逢芦洲忽飞散,顷刻千亩无芦田。
区区之苗讵禁啖,此物于人定何憾。
怪事惊呼百岁翁,东南何事遭天厌。
客请收泪无沾巾,听我一语为分陈。
我曹生世良幸耳,太平之日为饿民。
朝来不合闻乡语,顿触羁心变酸楚。
怪底多时赤火云,团团只照东南土。
客言来从故乡时,故乡农病嗟难支。
螟蟊遍野苗立尽,白画耕父行郊逵。
去年苗槁十存一,旱更兼蜚那堪说。
闻道蝗飞不渡江,于今遍地同虮虱。
连翅接尾不计千,冲过巨浪浮成国。
中逢芦洲忽飞散,顷刻千亩无芦田。
区区之苗讵禁啖,此物于人定何憾。
怪事惊呼百岁翁,东南何事遭天厌。
客请收泪无沾巾,听我一语为分陈。
我曹生世良幸耳,太平之日为饿民。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翻译这首诗。
朝来不合闻乡语,顿触羁心变酸楚。
这是诗人听到家乡的语言感到内心触动,从而引发悲伤情绪。
怪底多时赤火云,团团只照东南土。
这里指的是天气现象,即赤色火云,只照射在东南方向的土地。
客言来从故乡时,故乡农病嗟难支。
客人提到他回到故乡后,看到农民们因为饥荒而痛苦不堪。
螟蟊遍野苗立尽,白画耕父行郊逵。
这里描述了农作物被害虫侵害,导致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去年苗槁十存一,旱更兼蜚那堪说。
去年的庄稼已经枯死,干旱再加上蝗虫的侵袭,使得农民们难以承受。
闻道蝗飞不渡江,于今遍地同虮虱。
听到消息说蝗虫不再飞过长江,现在到处都是蝗虫和虱子。
连翅接尾不计千,冲过巨浪浮成国。
蝗虫和虱子的数量之多,甚至不计其数,它们冲过巨大的波浪,形成了一片片的蝗虫国家。
中逢芦洲忽飞散,顷刻千亩无芦田。
当蝗虫遇到芦苇地带时,突然飞走,使得千亩田地变成了一片荒芜之地。
区区之苗讵禁啖,此物于人定何憾。
这些可怜的小苗儿根本无法抵御蝗虫的侵袭,对于它们来说,这种祸害是无法接受的。
怪事惊呼百岁翁,东南何事遭天厌。
一位百岁的老人因这奇怪的事情而惊恐地呼喊,询问为什么东南地区遭受了天意的厌弃。
客请收泪无沾巾,听我一语为分陈。
客人请求不要落泪,让我为他讲述这些事情的原由。
我曹生世良幸耳,太平之日为饿民。
我是幸运的人啊,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避免成为饿民。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灾难性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感慨。诗中的“蝗飞”、“虱群”等意象,展现了灾荒之状,令人触目惊心;而“区区之苗”,则凸显出粮食的匮乏和人们的困境。最后一句“我曹生世良幸耳”,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珍视和对农民苦难的无奈。全诗语言凝练、意象生动,充满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