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或铭室,十步或赋园。
古人用心厚,窥见于遗篇。
良韪列御说,三亩耘之难。
泉明恬淡人,取数馀其全。
有园之见存,终未离言诠。
谁知乐所乐,半亩亦已宽。
匠心一惨淡,楚楚致美观。
周径槛录曲,荫阶竹檀栾。
能令备秀野,何啻开林泉。
脩然寄弦诵,天地归幽便。
即观命名始,绰可方前贤。
主人曰否否,此意吾次焉。
蜗茧匪足道,所志承其先。
先人此缔构,心力亦已殚。
嗣叶忽更主,馀者荒榛菅。
未忍坐而视,每过增悲酸。
乃今展初志,积苦已十年。
摩挲一木石,手泽犹依然。
上以蔽风雨,中以陈豆笾。
讵拟国族聚,聊免氛尘喧。
闻言嗒自失,见浅如游藩。
始知达人意,端外求居安。
莫前美弗彰,莫后盛弗传。
守成信非易,再造弥为艰。
举世昧远识,穷侈而极妍。
朝见金碧烂,夕随桃李迁。
半亩园为汪绥万作
方丈或铭室,十步或赋园。
古人用心厚,窥见于遗篇。
良韪列御说,三亩耘之难。
泉明恬淡人,取数馀其全。
有园之见存,终未离言诠。
谁知乐所乐,半亩亦已宽。
【注释】
- “方丈”:古代建筑中的一种规模,相当于今天的一至三丈见方(1-3米)。”铭室”:用言语表达对某种事物的评价,这里指对”半亩园”的评价。”十步”:古代的计量单位,一步约0.5米,因此十步约为5米。”古人”: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或者他所尊敬的人。”用心厚”:用心深厚,投入大量心血。”窥见于遗篇”:在别人的著作中发现值得学习的地方。”良韪”:好的言辞或道理。”列御说”:列举前人的观点。”三亩”:古代的计量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尺。”泉明”:这里指的是陶渊明,因为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隐士诗人,被后人尊称为”田园诗人”。”取数馀”:保留下来的一部分。”有园之见存”:保留下来的园子。”终未离言诠”:虽然保留下来,但仍然需要通过言语去解释和阐述。”谁知乐所乐”:谁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半亩”:这里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小园子。
匠心一惨淡,楚楚致美观。
周径槛录曲,荫阶竹檀栾。
能令备秀野,何啻开林泉。
脩然寄弦诵,天地归幽便。
即观命名始,绰可方前贤。
主人曰否否,此意吾次焉。
【注释】
- “匠心”:精心构思的心思。”惨淡”:形容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楚楚致美观”:形容园子的景色美丽,楚楚动人。”周径”:四周的边界。”槛录曲”:栏杆旁边种花。”荫阶竹”:台阶边的竹子。”能令备秀野”:能使美丽的风景变得完整。”何啻开林泉”:何止是开阔了一片山林?比喻使自然景观变得更加丰富美好。”脩然”:这里指音乐声悠扬悦耳。”寄弦诵”:寄托于琴瑟和诗歌之中。”天地归幽便”:使大自然回归到宁静美好的状态。”即观命名始”:从命名开始就可以感受到它的价值。”绰可方前贤”:足以与前代的贤人相媲美。”主人曰否否”:主人表示赞同,但不是非常肯定。”此意吾次焉”:我的意思排在其次。
蜗茧匪足道,所志承其先。
先人此缔构,心力亦已殚。
嗣叶忽更主,馀者荒榛菅。
未忍坐而视,每过增悲酸。
乃今展初志,积苦已十年。
摩挲一木石,手泽犹依然。
上以蔽风雨,中以陈豆笾。
讵拟国族聚,聊免氛尘喧。
闻言嗒自失,见浅如游藩。
始知达人意,端外求居安。
莫前美弗彰,莫后盛弗传。
守成信非易,再造弥为艰。
举世昧远识,穷侈而极妍。
朝见金碧烂,夕随桃李迁。
【注释】
- “蜗茧”:这里指的是一种微小的事物,用来象征微不足道的事情。”匪足道”:不值得谈论。”所志”:自己的志向。”承其先”:继承先辈的遗志。”此缔构”:这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心力亦已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嗣叶忽更主”:继承的后代突然改换主事者。”馀者荒榛菅”:剩下的就荒废了。”未忍坐而视”:不忍心看着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摩挲一木石”:用手轻轻触摸着木头石头。”手泽”:手的痕迹,比喻曾经使用过的物品。”上以蔽风雨”:上面用来遮挡风雨。”中以陈豆笾”:中间用来摆放食物。”讵拟国族聚”:怎么能比拟得上国家宗族聚集在一起呢?”聊免氛尘喧”:只能够避免世俗的喧嚣。”闻言嗒自失”:听到这些消息感到失落。”见浅如游藩”:见识短浅,如同游牧民族的领地一样狭小。”达”:通达,见识广泛。”端外求居安”:只在外表寻找安定,而不是深入理解。”莫前美弗彰,莫后盛弗传”:前面的美德不能彰显,后面的繁荣不能流传。”守成”:维护现有的成就。”信非易”:这确实是不容易的。”再造”:重建或发展新的事业。”举世”:所有的人。”昧远识”:缺乏远见卓识。”穷侈而极妍”:追求奢侈至极的美感。”朝见金碧烂,夕随桃李迁”:早晨看到的金碧辉煌,晚上跟着桃花柳树一起迁移。这里的“金碧”和“桃李”分别代表了华丽的装饰和美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