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时欲作湖阴行,此日湖阴行始果。
天寒岁魄野不晖,日暮途穷马时堕。
似闻人语不见人,转过林稍见灯火。
是时人畜同时饥,入村沽酒村民疑。
比邻环集叩来路,语久方知宿程误。
官严不敢留生客,更欲披星向前去。
我告村翁容小留,忍待月出东山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考核情感和思想主题。
“湖阴行始果”是说终于可以出行了,诗人终于可以出游了,他的心情是多么的喜悦啊!“此日湖阴行始果”中的“此行”指这次出外,“果”字表明这次出游的结果是成功的。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接着写“天寒岁魄野不晖”,意思是寒冷的天气里,田野里没有日光照耀。这句写环境之冷,衬托出游子内心的温暖。“日暮途穷马时堕”的意思是:天色已晚,路途艰难,走了半天,马也累得要跌倒似的。这句写旅途的艰辛。“似闻人语不见人,转过林稍见灯火。”意思是:好像听到了人声而看不到人影,转过大山的树林才看到了灯光。这句写听到人的说话声却看不到说话的人,写出了游子的孤单与困惑,也烘托出游子的焦急心情。“是时人畜同时饥,入村沽酒村民疑。”意思是:那时人们牲畜一起挨饿,进村子买酒的村民怀疑是偷食者。“比邻环集叩来路,语久方知宿程误。”意思是:邻居们纷纷围拢过来,盘问来客是从哪里来的;待他们盘问了好久,才发现自己原是误宿此地的旅客。
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答案】
译文:
我多想外出游览一番,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可是天气太冷了,田野上没有阳光照射,天色将晚时,在山路上走了半天,马也累得要摔倒似的。好像听到人言但看不见说话的人,转过大山的树林才看见路边的灯光。这时人畜都挨饿,进村子买酒的村民怀疑我是偷食者。邻居们纷纷围拢过来,盘问来客是从哪里来的;待他们盘问了好久,才发现自己原是误宿此地的旅客。赏析:“我多欲出,此日出始果。”“多欲”一词表现出诗人急于出游的心情,“出始果”则表明此次出游终能如愿以偿。然而,出门之后又遇到种种困境,于是又感到十分失望与痛苦,因此,“欲出不得出”成为全诗的中心线索。第二联“天寒岁魄野无辉,日暮途穷马堕”。天气严寒,田野上空没有阳光照射,天色将晚之际,在山路上走了半天,马也累得要摔倒似的。两句描写了游子的艰难处境,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困惑。第三句“似闻人语不可见,转过林梢见灯火”。“似闻人语不可见”,这是诗人由听觉感受到的,“转过林梢见灯火”则是诗人由视觉看到的。“林梢”指的是林子的边缘。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把读者带到了夜晚的山村。第四句“是时人畜俱饥馁,入村沽酒疑偷食”。“入村沽酒”说明此时游子已经饿了一天,“疑偷食”则是游子的心理活动。第五句“比邻环集叩来路,语久方知宿程误”。“比邻”即邻近的人家,“环集”指邻居们聚集在一起。游子向邻居们询问来意,经盘问很久才得知他是误宿在此地。第六句“官严不敢留生客,更欲披星向前去”。“官严”指官府严格,游子不敢在此住宿。第七句“我告乡人容小留,忍待月出东山头”。“告”同“嘱”,“容小留”是请求留他一晚的意思。第八句“忍待月出东山头”写的正是诗人等待月亮出来后离开的情景。这首诗写诗人在深冬里,为了求得一宿暖房,不得不在山村投宿。诗人面对山村的清苦生活,内心十分痛苦;但想到自己终于能够获得一次难得的暖身机会,内心又有一丝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