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日归海,客心常与东。
神游越枝外,目断吴云中。
激荡水石响,凄晦草木风。
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
一别西蠡道,五过馆姓宫。
繁华不足悼,逝景何匆匆。
幸有涧栖约,还悲川岭重。
蕙荣倘不歇,迟我春山空。

诗句:江流日归海,客心常与东。神游越枝外,目断吴云中。激荡水石响,凄晦草木风。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

译文:江河的水不断流向大海,我的心情却总是向东飘荡。想象中的自己仿佛能飞越越国的小树枝,但眼中的景象却始终在吴国的云雾间徘徊。江水冲击岩石发出声响,草木因寒冷而摇曳生姿;我的身躯虽小却缺乏丰盈的羽毛,只能随着一阵风吹过。每次分别后都再次经过西蠡的道路,五次路过馆娃宫。繁华景象无法让我感到安慰,逝去的时光匆匆而过。幸好有约定在山涧栖居,但仍因悲伤重重叠叠的山岭而感到痛苦。蕙草虽然生长却不曾停歇,让我在春天的山水间空留思念。

赏析:诗人以“江流日归海,客心常与东”开篇,描绘了一幅宽广而深远的画面。长江如巨龙般蜿蜒流淌,日夜不息地向大海进发,而诗人的心却始终牵挂着东方。这种情感的表达,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透露出一种难以割舍的孤独感。接下来,诗人通过“神游越枝外,目断吴云中”,进一步描绘了他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之情。他如同一位超脱世俗的仙人,游走于越国的细枝末节之间,却又无法真正超越那层云雾,去触摸到心中的那份宁静和自由。这种虚实相生的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激荡水石响,凄晦草木风”进一步抒发了他的情感和心境。这里,诗人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变幻无常,更借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动荡不安。他的心随着江水的波动而起伏,随着草木的生长而变化,似乎被卷入了一个无尽的循环之中。这种情感的细腻描写,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色彩更加丰富和饱满。最后,“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一句,诗人用“惊蓬”这一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漂泊无定和无助感。他如同一片随风飘摇的蓬草,无论何时都会随风而去,无法找到稳定的归宿。这种无奈和迷茫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的气息。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黄景仁诗歌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诗人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了整个自然界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生、理解生活的方式,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自己的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