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
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
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
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旁。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
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
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

和容甫的《其三》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感慨的诗。全诗通过对云中祥凤、炎洲嘉桂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1. 云中见祥凤,百鸟无文章。
    【注释】:在云彩中看到了祥凤,其他各种鸟类都无法与它相比。
    【赏析】:这里的“祥凤”象征着高贵、美好的事物,而“百鸟”则代表了平凡、平庸的事物。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祥凤的美丽和独特,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失落和无奈。

  2. 炎洲产嘉桂,百草为不香。
    【注释】:炎洲出产优质的嘉桂,但其他的草木却无法与之媲美。
    【赏析】:这里进一步强调了祥凤的尊贵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3. 修辞富华实,秉操逾圭璋。
    【注释】:修辞丰富华丽,道德品质高尚如同圭璋。
    【赏析】:这里的“修辞”指的是文采或言谈,“秉操”则是指道德品质。诗人通过比喻,赞美了祥凤的高贵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求道德品质的决心。

  4. 翻使一国中,抚掌嗤其狂。
    【注释】:反而使一个国家都为之疯狂,人们拍着手掌嘲笑他的狂热。
    【赏析】:这里的“一国中”指的是整个社会,而“嗤其狂”则意味着人们认为诗人的行为是疯狂的。诗人通过这一情节,展示了自己在社会舆论中的孤立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理想主义者的排斥和社会风气的浮躁。

  5. 悲心入秋夜,菀邑思飞扬。
    【注释】:悲伤的心情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加剧,心中的忧伤如浮云般飘荡在空中。
    【赏析】:这里的“悲心”指的是诗人的悲伤心情,而“菀邑”则是指忧愁、忧伤。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6. 终朝逐尘鞅,踥踥趋路旁。
    【注释】:整天追逐尘土和功名利禄,匆匆忙忙地走在路边。
    【赏析】:这里的“尘鞅”指的是名利地位,“踥踥趋”则是指匆忙前行。诗人通过这一情节,展示了自己为了追求名利而忙碌奔波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追求。

  7. 众中独我亲,亦知我心伤。
    【注释】:在众人之中只有我最亲近的人知道,他也知道我内心受伤。
    【赏析】:这里的“独我亲”指的是最亲近的人,而“心伤”则是指内心受伤。诗人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自己在社会中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体现了对亲密关系的珍视和感激。

  8. 两小皆失怙,哀乐颇相当。
    【注释】:两个小孩都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哀乐感受非常相似。
    【赏析】:这里的“两小”指的是两个小孩,“皆失怙”则是指都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诗人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家庭亲情的缺失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孤儿的关注和同情。

  9. 贫贱易相感,况复齐孤芳。
    【注释】:贫穷和卑微容易相互影响,更何况还能共同欣赏这独特的芳香?
    【赏析】:这里的“贫贱”指的是贫穷和卑微,“相感”则是指相互影响。诗人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自己对贫穷卑微者的同情和关爱,同时也体现了对独特芳香的追求和珍视。

  10. 盛时忽晻冉,逝矣摧肝肠。
    【注释】:辉煌的时代忽然衰落,逝去了让人心痛。
    【赏析】:这里的“盛时”指的是辉煌的时代,而“晻冉”则是指衰落。诗人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对美好时代的怀念和惋惜,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