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岁首后七日夜,五更不周风发狂。
殷山万窍拉枯木,压地径寸堆酸霜。
千门猬缩尽嗟息,声薄冷圭成白光。
去冬涂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鹔鹴。
多年衣絮冻欲折,气候有尔自不防。
富人一岁独苦暑,窭人四时惟畏凉。
渐愁空墙日色暮,豫恐北牖寒宵长。
谁将彤云变狐白,无声被遍茅檐客。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分析的诗句,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艺术手法,读懂诗人大概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注意常见的诗歌表达技巧。最后,围绕主题进行赏析,重点分析情感或主旨。本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写寒风中枯木、白霜堆压、黑貂换狐白裘等物象,表达了对贫贱者遭遇的同情。

(1)

“骤寒作歌”意思是:严寒时节唱起了歌曲。骤寒:猛烈的寒冷。作歌:吟咏。这句是说,在严寒的日子里,人们吟咏起《诗经·北风》中的《北风篇》,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2)

“秦岁首后七日夜,五更不周风发狂。”意思是:农历新年过后七天里,凌晨时分刮起了狂暴的寒风。秦岁首:指阴历正月初一开始计算的一年第一天。发狂:狂风大作。

(3)

“殷山万窍拉枯木,压地径寸堆酸霜”。意思是:连绵起伏的高山上,无数孔洞里拉拽着干枯的树木,将它们压得直挺挺的,地上积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白霜。殷山:形容山高。拉:拽。殷山万窍拉枯木:形容大风把山上的枯木吹得直挺挺的。万窍:形容山高。拉枯木:把山上的大树连根拔起。殷山万窍拉枯木:形容大风把山上的大树连根拔起。殷山万窍拉枯木:形容风势多么猛烈。

(4)

“千门猬缩尽嗟息,声薄冷圭成白光。”意思是:千门万户都缩进门窗内,叹息不止;寒气逼人,发出的声音都变得很轻,好像冷色的玉圭一样。猬缩:蜷缩,比喻躲在家里不出来。尽嗟息:全都感叹。冷圭:冷色的玉圭。

(5)

“去冬涂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鹔鹴。”“敝”同“敝”,破旧、破败。涂中:水里。涂:水边。涂中敝黑貂:用黑貂皮做成的衣服在冬天的水里浸久了就破烂不堪了。今秋江上典鹔鹴:今秋,指今年秋天。典鹔鹴:典当。今秋江上典鹔鹴:把黑色貂裘典当出去换得狐白裘。

(6)

“多年衣絮冻欲折,气候有尔自不防。”“多:很多。衣絮:衣物纤维。冻欲折:因严寒天气穿得太厚而冻坏。自不防:自己没有防备。

(7)

“富人一岁独苦暑,窭人四时惟畏凉。”意思是:富贵人家一年只苦于夏季的酷热,贫苦人家一年四季都害怕严凉。

(8)

“渐愁空墙日色暮,豫恐北牖寒宵长。”意思是:渐渐地愁闷了空荡荡的墙壁,太阳西下的时候感到一天已经过去;担心北窗上的冰凌会在寒冷的夜晚结成厚厚的冰层。

(9)

“谁将彤云变狐白,无声被遍茅檐客。”意思是:是谁将红色的云朵变成了白色的狐皮?那白色狐皮无声响地铺满了茅屋的门客。彤云:红色天空。彤云变狐白:红色天空变成白色的狐狸皮。

【答案】

译文:

阴历正月初一开始计算的一年第一天,凌晨时分刮起了狂暴的寒风。连绵起伏的高山上,无数孔洞里拉拽着干枯的树木,将它们拉得直挺挺的,地上积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白霜。千户万户都缩进门窗内,叹息不已;寒气逼人,发出的声音都变得很轻,好像冷色的玉圭一样。去冬在水里浸久了的黑貂皮衣服已经破旧不堪了,今年秋天又到江边典当了狐白裘。多年穿着厚重的衣物受冻想要折断,因为气候的原因自己却没有防备。富贵人家只有夏天炎热难耐,贫苦百姓一年四季都害怕严凉。渐渐地愁闷了空荡荡的墙壁,太阳西下的时候感到一天已经过去;担心北窗上的冰凌会在寒冷的夜晚结成厚厚的冰层。是谁将红色的云朵变成了白色的狐狸皮?那白色狐狸皮无声响地铺满了茅屋的门客。

赏析:①此诗以《诗经·北风篇》为蓝本,抒写寒士之苦,表现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艰辛和不平。②全诗运用了拟人和烘托手法。如“殷山万窍拉枯木”“寒气逼人”等句,既写出了大自然的威猛,也突出了人物的困苦和无奈;“渐愁空墙日色暮”“豫恐北牖寒宵长”等句则渲染了环境的恶劣,衬托出人物的愁苦心情。③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写寒景,再写寒民的生活,最后归结到“寒士之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