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云开倚碧空,上阳日落半城红。
新声北里回车远,爽气西山拄笏通。
闷倚宫墙拈短笛,闲经坊曲避豪骢。
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著恼公。

【注释】

楼观:楼观台,在长安城东南。碧空:指碧蓝的天空。上阳:唐宫名。日落:太阳落山。回车:指回到宫中。爽气:凉爽的气息。西山:长安城南面的终南山。拄笏通:拄着拐杖登上终南山。闷倚:愁闷地靠在门上。坊曲:街巷、坊市。萧斋:萧何的宅第,此处指自己的书斋。恼公:惹得公卿们不高兴。

【赏析】

《都门秋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古诗,作于大中二年(848)冬。此诗写于作者任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借咏史抒怀而寄寓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腐败的愤懑之情。

首句“楼观云开倚碧空”,以高远之景起笔,点出题旨。“楼观”即楼观台,为长安城北望所见。“云开”,暗示了秋意的来临。这两句写出了长安秋天的典型景色,渲染了一种肃穆、宁静的气氛,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孤独。

第二句“上阳日落半城红”承接上句,描绘了长安城上的夕阳景象。“上阳”,指大明宫,唐高宗和武则天曾在此居住。“日落”,则表明已是傍晚时分,天已渐暗。这里,诗人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落日余晖映照在长安城上的景象描写得十分逼真,令人如临其境。同时,这一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对唐朝灭亡的无奈与哀叹。

第三句“新声北里回车远”,“新声”指的是当时流行的乐曲,而“北里”则是当时的妓院所在之地。这里的“回车远”可以理解为乐声悠扬,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这种繁华世界的厌倦与疏离感。

第四句“爽气西山拄笏通”,则是诗人在西山上行走时的所见所感。“爽气”,是指清新的空气;“拄笏”,则是拿着手板的形象,象征着文人的儒雅风度。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心境的豁达与超脱。然而,这种豁达与超脱却无法掩饰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第五句“闷倚宫墙拈短笛”,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皇宫围墙边独自吹奏短笛的情景。“闷倚”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郁结与无奈;“短笛”则暗示了他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寂寥与凄凉。

第六句“闲经坊曲避豪骢”,则是诗人在闲逛时所遇到的情境。这句诗中的“坊曲”代表着长安城内的繁华街巷;而“豪骢”则是指骏马,象征着权势与地位。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街头巷尾闲逛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最后一句“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著恼公”,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既想要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兴亡的关注与忧虑,又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足以担当这份重任;他既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又害怕因此得罪了权贵。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秋季的景色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一个深沉而又复杂的心灵世界。诗人用词细腻、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