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山高五千仞,金岳克配旻天峻。
虞巡周狩省方同,中间纂以嬴秦闰。
芒砀风云起赤龙,山川祠祭攽秩宗。
茂陵辙迹遍天下,集灵宫筑崤函封。
亡新矫诬神不享,露盘零落仙人掌。
建武以还圭璧虔,勒铭实自弘农昉。
河南山镇冠雍梁,时巡礼与恒岱方。
触石兴雨蕃农桑,有年祈报神歆香。
碑建延熹纪年八,四月廿九日逢甲。
袁逢经始孙璆成,赑屃嵯峨耸轩豁。
石从霸陵杜迁市,书遣新丰郭香察。
慨自苍颉籀变丞相斯,龟文龙鳞迷前规。
小篆程邈改为𨽻,六体又杂甄丰为。
李阳冰潮递擅奇,八分由𨽻权舆之。
要知汉𨽻之妙在龙举,戈波撇画如锥土。
此帖鹰峙骨力彊,方璧圆珠鼎彝古。
徐浩以为蔡邕书,邕时称疾方闲居。
固辞五侯鼓琴召,肯上三峰倒薤披。
浩之所记殆讹缪,独惜岳碑名氏漏。

这首诗的内容是关于太华山碑文的。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解释:

  • “太华山高五千仞,金岳克配旻天峻。” 这两句描述了太华山的高和雄伟。其中“五千仞”是指山的高度,而“金岳”则暗示了山的美丽与辉煌。
  • “虞巡周狩省方同,中间纂以嬴秦闰。” 这两句描述了古代皇帝巡视天下的情况。其中“虞巡周狩”指的是周朝的虞舜帝巡视天下,“省方同”则是说皇帝视察各地的情况,“中间纂以嬴秦闰”则是说在中间的部分记载了秦国的事情。
  • “芒砀风云起赤龙,山川祠祭攽秩宗。” 这两句描述了山中风云变幻的景象和祭祀的场景。其中“芒砀”是指山峰的样子,“赤龙”可能是山中的一种动物,“山川祠祭”则是说人们在山中进行祭祀活动。
  • “茂陵辙迹遍天下,集灵宫筑崤函封。” 这两句描述了帝王的足迹遍布全国,以及修建集灵宫的情景。其中“茂陵辙迹”可能指的是帝王的足迹,“集灵宫筑崤函封”则是说修建了集灵宫并在崤山和函谷关处设置了关卡。
  • “亡新矫诬神不享,露盘零落仙人掌。” 这两句描述了统治者的虚伪行为和人民的困苦生活。其中“亡新”可能指的是某个朝代,“矫诬神不享”是说统治者欺骗神灵,“露盘零落仙人掌”是说仙人的盘子被风吹走,仙人也被抛弃在手掌上。
  • “建武以还圭璧虔,勒铭实自弘农昉。” 这两句描述了汉朝建立后人们对祭祀的重视以及在弘农设立祭祀场所。其中“建武以还”指的是东汉时期,“圭璧虔”是指人们对待祭祀用品的恭敬态度,“勒铭实自弘农昉”是说在弘农设立了祭祀的铭文。
  • “河南山镇冠雍梁,时巡礼与恒岱方。” 这两句描述了河南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皇帝的巡视活动。其中“河南山镇”可能指的是河南地区的山脉,“雍梁”是说河南地区位于雍州和梁州的交界处,“时巡礼与恒岱方”是说皇帝定期巡视河南地区并与其他地区的皇帝进行交流。
  • “触石兴雨蕃农桑,有年祈报神歆香。” 这两句描述了皇帝的祈祷活动以及对农民的关心。其中“触石兴雨”是说通过石头的触碰来引发降雨,“蕃农桑”是说农民们种植庄稼,“有年祈报神歆香”是说农民们祈求丰收并对神明表示敬意。
  • “碑建延熹纪年八,四月廿九日逢甲。” 这两句描述了碑文的制作和刻字时间。其中“碑建延熹纪年八”是说碑文是为了纪念延熹年间的事件,“四月廿九日逢甲”是说碑文是在四月初九日刻制的。
  • “袁逢经始孙璆成,赑屃嵯峨耸轩豁。” 这两句描述了碑文的制作者和雕刻者。其中“袁逢经始”是说袁逢负责碑文的开头部分,“孙璆成”是说孙璆完成了碑文的制作,“赑屃嵯峨耸轩豁”是说赑屃雕像高大威猛,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 “石从霸陵杜迁市,书遣新丰郭香察。” 这两句描述了碑文的运输和书写过程。其中“石从霸陵杜迁市”是说碑文从霸陵迁移到市场,“书遣新丰郭香察”是说碑文被送往新丰让郭香进行校勘。
  • “慨自苍颉籀变丞相斯,龟文龙鳞迷前规。” 这两句描述了书法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慨自苍颉籀变丞相斯”是说书法从仓颉的篆书开始发生了变化,到了丞相斯时期更加复杂多变,“龟文龙鳞迷前规”是说这种变化让人感到困惑,难以掌握其中的规律。
  • “小篆程邈改为𨽻,六体又杂甄丰为。” 这两句描述了小篆和其它字体的发展。其中“小篆程邈改为𨽻”是说小篆经过程邈的改进变成了隶书,“六体又杂甄丰为”是说隶书中又有了其他的字体样式,如六体等。
  • “李阳冰潮递擅奇,八分由𨽻权舆之。
    要知汉𨽻之妙在龙举,戈波撇画如锥土。
    此帖鹰峙骨力彊,方璧圆珠鼎彝古。
    徐浩以为蔡邕书,邕时称疾方闲居。
    固辞五侯鼓琴召,肯上三峰倒薤披。
    浩之所记殆讹缪,独惜岳碑名氏漏。
    ” 这几句描述了隶书的形成和发展。其中“李阳冰潮递擅奇”是说李阳冰擅长隶书创作出了许多作品,“八分由𨽻权舆之”是说隶书的八分法是从𨽻书发展而来的,“要知汉𨽻之妙在龙举”是说了解隶书的关键是要领悟龙形笔法,“戈波撇画如锥土”是形容隶书中的笔画像锥子一样尖锐有力,“此帖鹰峙骨力彊”是说这个帖子的笔锋强劲有力,“方璧圆珠鼎彝古”是形容这个帖子的字形古老优美,“徐浩以为蔡邕书,邕时称疾方闲居”是说徐浩认为这个帖子是蔡邕书写的,当时蔡邕因病在家休息,“固辞五侯鼓琴召,肯上三峰倒薤披”是说蔡邕坚决拒绝五侯的邀请并愿意去三峰寺修行,“浩之所记殆讹缪,独惜岳碑名氏漏”是说徐浩所记录的内容可能有误,只有这个帖子的作者和名字没有被遗漏。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书法的赞美诗,通过对太华山碑文的描述,展现了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