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杼教儿三十年,是绛阙词臣,洪都太守;
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
【注释】
①绛阙:皇宫。词臣:指唐玄宗时期,李白曾供奉翰林,故称。洪都:江西南昌市。②扁舟:小船。鄱阳:今属江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地势低洼,经常受洪水威胁,有“浪恶”之称。衡山:在湖南省。③愁:忧。
【赏析】
此诗首联写陈源兖的母亲,颔联写自己,颈联写母亲,尾联写对母亲的哀思。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凄美。
首联“断杼教儿三十年,是绛阙词臣,洪都太守”,说的是陈源兖的祖母教子三十载,其丈夫是唐玄宗时期的词臣,又是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太守。“绛阙”指皇宫,“绛阙词臣”即指唐玄宗时期的李白,他曾被唐玄宗征聘入京为翰林供奉,故称。而陈源兖的父亲则是唐朝名将,曾官至洪州都督。“断杼”一词出自《诗经·卫风·氓》,用来形容妇女辛勤纺织的情景。这里用以形容陈源兖的母亲,表现了其勤劳贤惠的品质。
颔联“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阳云愁”,描绘了陈源兖在洞庭湖边,乘一叶扁舟去往母亲所在地的艰难旅程。“扁舟”是指小船,“哭母”指的是去给母亲奔丧。“二千里”是指从家乡出发到母亲的坟墓所在地,大约需要行走二千余里。“鄱阳”是今天的江西省鄱阳县,地处长江以南,地势较低,易受洪水侵袭;而“衡岳”则是指湖南省的衡山,这里地势较高,但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忧愁之感。
颈联和尾联则集中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衡山”和“衡阳”分别指的是湖南的衡山和衡阳,这里用来象征母亲所在的故乡。诗人乘坐扁舟,一路跋涉,历经艰险,最终到达了母亲的墓地。然而,面对母亲的遗体,诗人却无法再见到她慈祥的笑容,只能默默流泪。这种悲痛之情,既源于对母亲的怀念,也源于对失去亲人的痛苦。
这首诗以陈源兖的母亲为线索,通过描写她的生活经历、遭遇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个孝顺儿子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无尽哀思。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