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湘上高嵋山,茅屋修竹一万竿。
春雨晨锄斸玉版,秋风夜馆鸣琅玕。
自来京华昵车马,满腔俗恶不可删。
洞庭天地一大物,一从北渡遂不还。
苦忆故乡好林壑,梦想此君无由攀。
嗟君与我同里社,误脱野服充朝班。
一别篬筤谢猿鹤,十年台省翔鹓鸾。
鱼须文笏岂不好,却思乡并长三叹。
钱塘画师天所纵,手割湘云落此闲。
风枝雨叶战寒碧,明窗大几生虚澜。
簿书尘埃不称意,得此亦足镌疏顽。
还君此画与君约,一月更借十回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湘上高嵋山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我家湘上高嵋山,茅屋修竹一万竿。”这是开篇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我家”二字流露出一种亲切感,而“湘上高嵋山”则明确了地点,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描述了家中的环境和氛围,以“茅屋修竹一万竿”来描绘,形象地展现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环境。
第二句:“春雨晨锄斸玉版,秋风夜馆鸣琅玕。”这里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展现了家乡的美景。春天的雨水滋润了田地,使得田野一片翠绿;秋天的夜晚凉爽宜人,使得山林间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些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家乡的季节变化和自然景观。
第三句:“自来京华昵车马,满腔俗恶不可删。”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虽然身处繁华的京城,但内心却厌恶世俗的生活。这种矛盾的情感在最后一句得到了体现:“洞庭天地一大物,一从北渡遂不还。”诗人用“洞庭天地”来比喻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决定离开京城,不再回到故乡。
第四句:“苦忆故乡好林壑,梦想此君无由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能够再次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现实却是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能在梦中寻找慰藉。
第五句:“嗟君与我同里社,误脱野服充朝班。”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遗憾。他曾经与友人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方,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然而,现在他却因为误入官场而失去了与友人的联系。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得到了体现:“一别篬筤谢猿鹤,十年台省翔鹓鸾。”他们分别后,再也没有机会相见,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一直持续了十年,直到他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第六句:“鱼须文笏岂不好,却思乡并长三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虽然拥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但是却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得到了体现:“钱塘画师天所纵,手割湘云落此闲。”他曾经试图逃离官场的束缚,去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快乐。然而,最终却发现自己仍然陷入了官场的泥潭之中。这种无奈和失望让他深感痛苦,常常感叹不已。
第七句:“风枝雨叶战寒碧,明窗大几生虚澜。”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书房中的场景。窗外的风吹动着树枝和树叶,带来阵阵寒意;室内的窗户明亮而宽敞,但却显得有些空洞无物。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第八句:“簿书尘埃不称意,得此亦足镌疏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反感。他厌倦了那些繁琐的公文和礼节,希望能够远离这一切。尽管这份工作让他感到不满和疲惫,但他仍然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牺牲,值得为之奋斗终身。这种执着的态度在最后一句得到了体现:“还君此画与君约,一月更借十回看。”他将这份画作赠给朋友,并约定一个月内轮流观赏,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孤独和压力。
第九句和第十句:这两联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通过对画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进行赞美和赏析,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心理。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得到了体现:“还君此画与君约,一月更借十回看。”他希望通过反复观赏这幅画来暂时忘却烦恼,找到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