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鞋镇日踏春还,残腊将更却等闲。
三百六旬同逝水,四千馀里说家山。
缁尘己自沾京雒,羌笛何须怨玉关。
为报南来新雁到,故乡消息在云闲。

芒鞋镇日踏春还,残腊将更却等闲。

三百六旬同逝水,四千馀里说家山。

缁尘己自沾京雒,羌笛何须怨玉关。

为报南来新雁到,故乡消息在云闲。

注释:

  1. 芒鞋:没有花纹的布鞋;镇日:整天;春还:春天到来,指春天来临的时候;残腊:即残年腊月,指农历十二月;等闲:随便;三百六旬:三百零六年;逝水:消逝的水,这里指时间流逝,比喻生命短暂;四千馀里:四千多里,形容距离遥远;家山:家乡。
  2. 缁(zī)尘:黑色的污垢。自:自然地、不知不觉中。京雒:古地名,即今洛阳;羌笛何须怨玉关:羌笛,即羌族乐器;玉关,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一带;何须:哪里需要;怨:悲伤地诉说。
    赏析:
    《岁暮杂感十首》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写于高启晚年,诗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富有哲理性。
    第一句“芒鞋镇日踏春还,残腊将更却等闲”,描绘了作者每天穿着没有花纹的布鞋,在春天里漫步的场景。这里的“芒鞋”指的是没有花纹的布鞋,象征着作者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追求。而“镇日”则表示这种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再是偶然或临时的行为。第二句“三百六旬同逝水,四千馀里说家山”,则是对生命的感叹。这里的“逝水”是指时间如流水般逝去,而“家山”则代表了家乡和亲人。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和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缁尘己自沾京雒,羌笛何须怨玉关”,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这里的“缁尘”指的是世间的纷扰和污秽,而“京雒”则代表繁华的城市,而“羌笛”则是边塞的风物,代表着遥远的家乡。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最后一句“为报南来新雁到,故乡消息在云闲”,则是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祝福。这里的“南来新雁”指的是南来的候鸟,它们每年都会飞往南方过冬,而“云闲”则表示故乡的消息如同云彩一样飘渺而难以捉摸。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关心和祝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