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岁耽经训,艰难始一隅。
力耕无近穫,陟古有通衢。
茅塞由来久,蓬生且待扶。
国雠犹未雪,何处著迂儒。

岁暮杂感十首,其四

壮岁时经史为伴,艰难始见真我。力耕无获显辛劳,攀登古道见通衢。

茅塞心间久矣,蓬生待扶方得。国仇未雪思何为?何处寻那迂腐儒。

注释:

  • 《岁暮杂感十首》是清代曾国藩的作品,表达了他在岁月流逝之际的感慨和思考。
  • “壮岁时经史为伴”意味着年轻时,曾国藩致力于学习经书和历史,这是他成长的基础和动力。
  • “艰难始见真我”反映了曾国藩在经历困难和挑战后,逐渐展现出真正的自我和坚韧的品质。
  • “力耕无获显辛劳”描绘了曾国藩辛勤耕作却未能获得丰收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勤劳和坚持。
  • “攀登古道见通衢”象征着通过克服困难和挑战,曾国藩终于看到了成功的道路。
  • “茅塞心间久矣”表示曾国藩长期被困扰或困惑,无法解开心中的疑惑或问题。
  • “蓬生待扶方得”比喻需要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成长和发展。
  • “国仇未雪思何为?”反映了曾国藩对于国家未能复仇的遗憾和思考。
  • “何处寻那迂腐儒”表达了曾国藩对于追求不切实际、迂腐学问的人的批评。

赏析:
这首诗是曾国藩在岁末时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回顾与感慨。他以“长征”和“屠大海鲸”的豪情,描绘出自己面对艰难险阻的决心和勇气。诗中还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以及克服困难、追求理想的坚韧精神。最后,诗人借“东皇来去易”感叹时光流逝,“吹草绿满蓬瀛”寓意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寓含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展现了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的胸襟与抱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